农业经济

农业经济

作为传统的农业区,1980年以前,河东以农业为主。国民生产总值的九成以上都是农业所得,传统工副业比例很少。农业中的粮食种植业占比最大,尤以小麦、玉米、水稻、大豆为最。其次为养殖业,家家养猪,户户喂鸡。林果业表现为“沂河板栗沭河柳,沙岭瓜果桃李油(花生)”。集市贸易交换活跃,但交易额不大。20世纪70年代初期,各人民公社相继开办副业工厂,经济结构有所改变。如相公的东方机械厂、农机修配厂、造纸厂、制鞋厂、塑料厂、木器厂、缫丝厂、运输队等社办工业,九曲的五金厂、农机维修厂、木凿厂等,汤河的农机维修厂、水泥厂、纸厂、砖厂、条编厂、石料厂、建筑队等,重沟的农机厂、条编厂、皮毛厂、棉织厂、被服厂、建筑队、冷冻厂等。这些企业都曾为当地经济做出贡献。

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乡镇企业迅速崛起,也曾给当时的经济带来亮点,但因经营不善等各种原因,有的速亡,有的不得不改制。当初流行的“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模式因不能适应新经济发展的要求而停摆。1986年开办的五金市场与钢材市场,为河东经济注入新活力,推动了市场建设,加快了加工服务业的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