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沂庄和管仲河的由来

久沂庄和管仲河的由来

久沂庄位于临沂市河东区郑旺镇驻地西南5千米处,与汤河镇、相公街道、八湖镇交界,村前紧临管仲河。

相传久沂庄与管仲以及管仲河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两千七百年前,做生意不顺,流落到此的管仲因病在相公休养。期间他很注重体察民情,听说在圪墩、八湖、湾林一带的土地是涝天蛙声一片,旱天蝗虫遮天蔽日,每年都是收成甚微。他实地考察了多次,决定挖一条河疏浚积水。管仲动员组织了当时琅琊郡沂河以东的所有青壮男人,利用冬春时节,用了三年的时间,最后终于挖成了一条河。这条河源头在圪墩北部与汤河相通,在湾林的南部又汇入了汤河。管仲和其他管理指挥者认为,这条人工河还属于沂河水系,取名叫久沂河,它在沂河水系里算是最小的一条河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管仲,都习惯叫管仲河,久沂河名随着岁月的流失也渐渐被人们淡忘了。管仲为这条河取名久沂河的故事,现在没有几个人能知道了。

久沂河的开通给当地的人民带来了极大的利益,年年旱涝保丰收。当时宏大的场面前所未有,据说有一万多人参加,真是人山人海。为了便于指挥领导这项工程,在现在久沂庄这个位置设立了指挥部。久沂河开通以后,当时指挥部的勤杂人员看到指挥部这个地方后有一座小岭,前面紧临管仲河,周围是沃野良田,可以说依山傍水,是一块风水宝地,就住了下来。慢慢地迁到这里居住的人就越来越多,元朝时人口就曾达到了两千多人。因为村子就在久沂河边,就以河取名“久沂庄”。

元朝末年的战乱以及天灾人祸,人烟逐渐稀少。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桐县大槐树下集结民众移民到沂州一带,当时迁到久沂庄的有十几户人家,主要有马、董、张、孙、葛、杨、徐、孟、王、鲍、林等十一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