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连良坐蚌埠

马连良坐蚌埠

明朝洪武年间山西洪桐县移民队伍中,一对马姓中年夫妇带着五个儿子迁到了久沂庄。夫妇带着儿子们勤奋劳作,细心经营,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五个儿子相继娶妻生子,一代又一代繁衍生息,人口增长迅速,富裕的大家庭给临近村庄的人们留下了美好印象。到清朝同治年间,马姓第15代孙因家庭变故,在丧妻的悲痛中带着儿子去了安徽蚌埠。据说他定居的地方就是当年凤凰落下的地方。他和儿子靠给地主扛活来维持生活,父子俩勤快吃苦耐劳,深得东家的厚爱。儿子长大以后东家做主娶了东家的一个丫鬟,婚后生了一个儿子,取名马连良,马连良就是马氏第17代孙。马连良从小就聪明伶俐,讨人喜欢。东家的孙子和他是一般大小,在他们7岁的时候东家请了一个私塾先生,东家就让他陪读。马连良是天生聪慧,在陪读的十几年里,先生教的,东家的孙子还没有学会,他就能熟记于心了。他和东家的孩子一起去参加县考、乡考都每次榜上有名。后来参加殿考,东家的孩子未及第,他却一举成名,顺利的考取了进士,在蚌埠府下面的小县做了县令。他任县令三年始终勤政为民,体恤民情,深得当地民众的拥戴。因政绩突出,三年后升为蚌埠的知府。马连良在升为蚌埠知府的时候,要还乡祭祖。他的爷爷已经过世,他的父亲年事已高不能行走,马连良只好只身回老家久沂庄祭拜祖母。父亲离开老家多年,许多记忆已经模糊,只告诉马连良他祖母的坟冢在村后3里路的管仲河岸边。当时马连良的爷爷是逃难走的,与住在久沂庄的马姓族人一直没有联系,小一辈的对此也都没有多少印象。另外当时的明朝有“一人犯罪户灭九族”的酷刑,所以他们就说马连良的老家是小茅茨。马连良到了小茅茨受到马姓家族的热情接待,他说了自己的身世和在久沂庄所受到的冷遇。小茅茨的马姓族人就领着马连良在茅茨沟东边的一处坟冢前烧冥钱。刚点着就一阵狂风大作,把所有的冥钱卷向了东北方向。马连良看到这种情形,就对一起来的小茅茨人说,今天遇到这样的情形我也没有心思再祭祖了,以后再来吧。他就急匆匆地回了蚌埠,回家告诉父亲遇到的情形。他父亲很坚定地说:“你的祖母就葬在久沂庄村后的管仲河岸边。”以后马连良又回了久沂庄,这次来马连良没有和久沂庄的人联系。他按照父亲说的果然找到了那个地方,也看到了祖母的坟冢,点着的冥钱纸灰纹丝不动,祭拜完祖母以后他就匆匆回去了。因为他祖母的坟冢孤零零的一座,后人就把那个地方叫马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