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沂河大桥

九曲沂河大桥

九曲沂河大桥位于临沂市解放路,连接兰山区与河东区,是临沂市最早的沂河大桥。始建于明朝,增扩于清朝,起初为木桩木面结构。公元1934年,因筑台潍公路改为石桥。大桥全长1457米,其中漫水桥61孔,净跨5.4米,分为东西两段,东段31孔,西段30孔,全长369米,宽3.5米。漫水路面宽5米,分三段,东段373.3米,中段447.7米,西段266.6米,全长1088米。桥面为钢筋混凝土和料石混合结构,漫水路面用料石铺砌而成。国库拨款15万元,地方募捐3万元,春季动工,12月竣工。当时此石桥叫沂河大石桥。但由于设计不足和受当时条件限制,桥身低矮,时漫洪泱。新中国成立后,虽屡经修缮,终因人多车稠,难堪重负,加之不合理采沙,动摇其基,而于1994年坍塌。1995年春,临沂撤地建市,沂河以东设河东区,临沂市政府决心集资重修该桥。

2001年3月6日启动,翌年8月16辄竣。桥身81跨,长1960米,主桥1620米,宽18.5米,下为钻孔灌注之桩基,上峙简支板梁之体系,设计荷载城-B级,行车时速40千米,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可抵百年一遇之洪潦。工程总造价五千三百万元。建成后大桥定名为九曲沂河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