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湾的传说
奔腾不息的沭河,从沂源山涧流出,一路汇集无数大大小小的支流,水面逐渐宽阔。到达中游,有汤河汇入。由于汤河起源于古泉,又汇入温泉之水,适合生物生长,河中孕育了大量的水草和浮游物。汤河不长,流淌了大约有几十千米就在汤河镇于屋村处与沭河汇合,继续南下。此处集汤河与沭河两河水之精华,芦苇蒲草茂盛,鱼虾成群,沙鸥翔集。丰水期,河面波光粼粼,两岸阔达几千米,可靠泊轮渡。枯水期水位下降,中间露出大片沙滩,形成天然小岛。
传说很久以前,在河的右岸有一个村庄,村民临河而居,过着半农半渔的生活。由于河内鱼虾很多,在每年夏季涨水时,几乎家家都打鱼晒鱼干,此村被当地人称作“鱼窝”。后感觉这名字听起来不雅,就改为“于屋”。还有一个传说,远古时期大禹治水曾经在这里住过很长一段时间,大禹住过的地方就是现在的禹屋。村名几经更易,现定名为禹屋。
禹屋村后面的沭河有一处深水洼,看起来河水成深蓝色,即使在枯水期这里仍是深不见底,此处被称为“老湾”。因在村子的最后面,又称“后老湾”。据说无人知其深,猜测上万尺,且和多处水源相通。有一年沭河发大水,村庄内一群鸭子不慎跌入水井,后来这些鸭子从老湾游出来。
禹屋村的老湾
传说这里还是东海龙宫的入口,当年柳毅为救小龙女就从这里入海,到龙宫传书。
话说小龙女嫁给沭河龙子后,备受婆家人虐待,被婆母赶到沭河沙滩放牧羊群,整日忍饥受冻,受尽磨难。进京赶考的书生柳毅,路过此地,到柳庄他舅家歇脚(柳庄在沭河左岸,和于屋隔河相望),巧遇在河滩放牧的小龙女。小龙女便恳求柳毅传书给她父亲东海龙王,速来解救。柳毅毅然放弃科举考试,决定帮助小龙女,但不知如何才能到达龙宫。小龙女告诉他去沭河对岸,于屋村后的老湾便可入海。为了便于寻找,小龙女特把一碌碡(打场用的一种石磙子)放在水边当作标记。柳毅历经千难万险传书成功,东海龙王闻后大怒,当即率兵来杀死沭河龙子,救出小龙女。后来小龙女与柳毅结为伴侣,成就一段爱情佳话。
从那以后,不论河水涨落,小龙女放在老湾的碌碡总是一半浸在水里一半露出水面,水涨碌碡长,水落碌碡沉。千百年来,河道有过淤积,有过疏通,碌碡一直不变,至今仍是沭河一景。
老湾岸边的居民,每遇月圆星稀的晚上,总能听到悠扬的歌声,但一定不要弄出响声,静静地欣赏即可。传说,某年,当地拉魂腔名角丘门弟子丘子,路过此地,夜晚投宿在沭河岸边。深夜难眠,沿河边散步,忽见一处灯火辉煌,锣鼓喧天,琴声悠扬,一戏班正在演戏。只见武生威风凛凛,旦角俊俏秀美;唱腔哀婉绵长,引人入胜,恰似当地戏曲拉魂腔的调子。丘子看得高兴禁不住忘形喝彩,掏出自己的乐器柳琴演奏一曲,博得对方称赞,相互切磋技艺。丘子问:君等何处戏班,演技如此高超?答曰:于屋戏班。天亮后丘子到于屋村打听,竟无人知晓,说于屋从来就没有戏班!人们都说他一定是见到龙宫的演出了。
传说老湾的水很深,多年的鱼虾已经成精,每到节日之时,神仙们就会搭台开演。他们看守严密,一旦发现有陌生人介入,就立即停演,化作一阵青烟散去,只有有缘人才能得见。一年夏季,河边一老叟在靠近河岸的地方种了一片西瓜,夜间在瓜地看瓜,忽见一年轻女子打着灯笼向河边走去。边走边喊着“姐姐开戏了,看戏去!”另一女子应声与其结伴而行。老叟悄悄地跟在后面,只见月光底下好一片戏台,一群群红男绿女翩翩起舞,唱腔悠扬,好似天籁。更多的虾兵虾将在舞台上来回跑龙套、耍把式,武功了得,一女子甩起水袖直达半天云。老叟听得如痴如醉,屏声息气,不敢弄出动静。但是不巧,他的痨病犯了,实在忍不住,轻咳一声。这下可不得了!哗啦一声,灯光没了,歌声停了,眼前一片河水。月光下隐约可见几条很大的鱼儿跃出水面,又沉入水中。随即一股大风刮来,老叟被大风裹挟着一路飞奔。他想停下咳嗽,却怎么也停不住。终于被刮到一片树林,那里遍地树枝,他死死抱住,才算停住。第二天醒来,见自己正躺在一片紫槐林里,身边死了一条几尺长的大黑鱼。想起夜间的事,不禁后怕。那条黑鱼应该就是老湾龙宫的护卫了,因为驱赶他,远离了水域,回不去,才死在了紫槐林中。
从那以后,就更增加了老湾的神秘色彩。人们对老湾充满了敬畏,打鱼捞虾总会远离。同时老湾也给了岸边百姓应有的回报:所以于屋虽临河而居,却从未有过水患。沭河每次涨水,始终不会超过那条警戒线——碌碡。有一年一个村民的孩子不慎落入老湾水中,却在水中盘旋,久久没有下沉,当地村民相信是水中鱼精相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