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相关知识

二、相关知识

新闻摄影作品是否能够很好地传递信息,表达情感,技术环节是基本的保障。光圈与快门速度无疑是最基本的技术环节,也是最基本的技术保障。准确地运用光圈和快门速度,不仅是满足曝光量的需要,合理地加以运用还能实现某种拍摄意图,产生出某种视觉效果,但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更好地传递图像信息。

现代数码相机的自动化程度很高,包括光圈和快门速度调节的自动化。但是,光圈与快门速度的自动化并不能解决所有的曝光问题,因此,我们还要掌握手动调节光圈和快门速度的技术与方法。

(一)光圈

1.光圈是什么

光圈位于相机镜头之间,由若干金属叶片组成的可以调节大小的一个装置。通过调节叶片就可以调整光孔的大小,光孔越大,到达胶片上或传感器上的光线就越多,光孔越小,到达胶片上或传感器上的光线就越少,它和快门配合完成摄影曝光(如图3-5所示)。

图3-5 光圈示意图

光圈大小常用光圈系数来表示,简称为f系数。光圈系数的排列顺序为:f1、f1.4、 f2、 f2.8、f4、f5.6、f8、f11、f16、 f22、f 32、 f45、f64等。

f系数的计算公式为f=镜头焦距÷光孔直径。根据公式可以看出,光孔直径越大, f系数越小,f系数越小表明光圈开的越大,通光量就越多;光孔直径越小,f系数越大,f系数越大表明光圈开的越小,通光量就越少。一台数码单反相机通常具备其中连续变化的6~8挡光圈,如,f/2.8 -f/16,f/2 - f/22等。光圈还有控制景深的重要作用,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2.光圈调节的方法

光圈大小的调节,一是通过旋转镜头光圈调节环实现调节;二是通过机身上的相应按钮或滑轮实现调节。传统单反胶片相机的光圈调节大都在镜头上直接进行,而数码相机则更多地在机身上的相应按钮或滑轮,并通过液晶显示屏显示出来。现代数码相机多数按1/3递进或1/3递减来实现光圈的调节,如,f8缩小一级光圈应为f11,但其中还会显示f9、f10,这表明光圈是按1/3级缩小的,1/3挡控制调节使得曝光更加准确。

任何两只镜头,只要它们设定的光圈系数相同,那么它们所传送的光量就是一样的。例如,两只不同镜头均设定为f/5.6,并对准相同的拍摄场景,其他条件又都相同,那么就会有相同的光量通过镜头到达胶片或图像传感器上。

3.光圈调节的目的

(1)调节镜头的进光量。摄影记者会根据拍摄场景的亮度,来控制镜头进光量的多和少,亮度高,缩小光圈;亮度低,开大光圈;

(2)控制景深。摄影记者常常通过调节光圈的大小来控制景深,以获得影像的纵深清晰范围。如果想要突出被摄主体,将不必要的场景虚化,就要尽可能的开大光圈;如果想让拍摄现场都能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则尽可能地缩小光圈。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光圈情况下,由于景深小,对调焦精度要求更高,稍有不准,清晰度就会下降,影响成像质量(如图3-6、图3-7所示)。

图3-6 小光圈 大景深 胡军 摄

图3-7 大光圈 小景深 孟德龙 摄

(二)快门

1.什么是快门

快门是相机控制曝光时间长短的装置,快门开启的时间越长,曝光时间就越长,快门开启的时间越短,曝光时间就越短。

快门开启的长和短是通过速度体现出来的,单位为秒(S),因此,我们称之为快门速度。传统的单反胶片相机是通过旋转快门调节盘上的数值来显示,如,1、2、4、8、15、30、60、125、250、500、1000、2000、4000等。其中1为1秒,其后各数值均为数值的倒数秒,如,2为1/2s、4为1/4s、8为1/8s……4000为1/4000s。快门开启的速度快的可达1/8000s,有的甚至更高,但是,实用性不是太大。在快门速度调节盘上还有用橙红颜色表示的数值,如,2、4、8等,这是快门的速度实际数值,2,即为2s,4,即为4s,8,即为8s。

2.快门调节的作用

(1)基本作用:控制进光时间,并与光圈配合完成摄影曝光;

(2)重要作用:控制动体,实现某种拍摄意图。我们知道,不同的动体其运动速度各不相同,如果想把某一动体的运动速度瞬间“凝固”下来,所使用的快门速度就各不相同。比如,体育的赛跑项目,通常使用1/250秒的快门速度,即可“凝固”动体;而高速运动的赛车比赛,要想在瞬间将赛车“凝固”下来,则需要1/500秒的快门速度。而我们看到的由盛佳鹏拍摄的2016年里约奥运会体操女子团体资格赛德国选手SCHAEFER Pauline平衡木比赛的这幅作品快门速度高达1/1579s(如图3-8所示)。而表现第十五届“青海农信杯”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的这幅照片,则采用了较慢的快门速度快门(1/60s),让模糊的动体与静止环境和背景形成虚实对比(如图3-9所示)。如果使用更慢的快门速度,还能令画面产生出一种梦幻般的效果(如图3-10所示)。该照片的快门速度为1/10s。

(3)不可忽视的作用:对画面清晰度的影响。当我们手持相机拍摄,快门速度不能太慢,太慢持机就不稳了,影像很容易虚。那么,手持相机时快门速度应多少合适呢?通常来说手持相机拍摄的快门速度不能低于镜头焦距的倒数秒,比如,你使用镜头焦距为18mm时,快门速度则不应低于1/18s;当你使用镜头焦距为100mm时,快门速度则不应低于1/100s。

图3-8 里约奥运会体操女子团体资格赛 盛佳鹏 摄

图3-9 第十五届“青海农信杯”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 崔楠 摄

图3-10  里约奥运会男子1500米半决赛举行 杜洋 摄

3.快门速度的调节

(1)闪光灯同步速度的调节

在摄影中,如果使用独立电子闪光灯,就需把快门放在同步速度挡上。在单反相机速度调节盘上,有个特殊的数值标记,颜色为红色或橙色,多数为125,高的为250,125和250是实际快门速度的倒数秒,即电子闪光灯的同步速度秒。同步速度的含义是快门开启和闪光灯闪光同步进行,当快门关闭后闪光灯也完成闪光的过程,二者同步开始,同步结束。数码单反相机在曝光模式中,通常给出了使用闪光灯的快捷按钮,用“X”来表示。你只要调节到这个钮就可以了。应注意的是,如果1/125s是它的同步速度,就不能比它再快了,否则会造成画面受光不均匀,慢了则许可。很多有经验的摄影记者在拍摄时往往不使用同步速度档,比其要慢一些,目的是让靠后场景再多一些感光,以改善画面的整体亮度。

(2)快门速度的调节

数码单反相机的快门速度调节装置大都设在可旋转的曝光模式调节盘中,再配合相应转动滑轮进行调节,通过液晶显示窗显示出来。如佳能数码单反相机采用曝光模式调节盘调节,当旋转到“Tv”或“M”时,都可以进行手动快门速度的调节。而尼康相机则采用“S”来表示快门速度,但是,它们的调节方法是一致的。数码单反相机的快门速度通常是1/2挡或是1/3挡来调节,调节挡位越小,曝光的精度就会越高。

部分数码单反相机速度调节钮中的还有“B”的标记,表示的是慢门之意,用于长时间的曝光。操作方法是,选择B挡,按下快门钮,快门开启,只要不松手,快门就处于开的状态,只有释放快门钮,快门才关闭。个别的相机还设有“T”的装置,也称为“T”门,其作用同“B”门相同,只是操作方法不同而已,不同点在于按下快门钮,快门开启,松手后快门依然开启,只有当再次按下快门钮,快门才关闭。

快门速度的调节应注意的问题是,无论调节哪个速度挡上都要对应标定的数值上,不能放在两个数值之间,比如,放在1/60s和1/125s之间是不允许的,会造成实际速度的不准确,严重的还会损坏快门装置。

4.快门的种类

(1)镜间快门

镜间快门位于镜头透镜之间,由若干金属叶片构成,平时关闭,金属叶片借助弹簧的张弛从中心开启,让光线通过,完成曝光后由四周向中心收闭,常见于平视旁轴取景的相机。这种快门的优点是不受同步速度的影响,缺点是难有较高的快门速度,通常不超过1/500s。

(2)帘幕快门

帘幕快门位于相机的焦点平面处,其结构由前后两块帘幕组成,两块帘幕开启产生的缝隙大小控制快门速度。传统135单反相机和数码单反相机采用的几乎都是这种快门结构,只是传统相机的快门位于胶片的前边,而数码单反相机的快门则位于图像传感器的前边。

帘幕快门的优势在于它的高速度和时间控制的准确性上。一般的单反相机的快门速度都能达到千分之一秒以上,由于速度高和快门运动时的摩擦系数小,因而有较高的曝光控制精度。帘幕快门的缺点是在使用独立闪光灯时快门速度受到限制,不能高于同步速度,1/250s几乎就是极限了。

(3)电子快门

电子快门是通过电子延时电路装置控制快门的开启和关闭。其特点是快门速度为无极变速,可靠性强,曝光控制范围大,因而曝光更加精确。电子快门分为电子与机械并用式和全电子式。电子快门结构简单,成本低,且运转无噪声、快门速度数值为无极变速。

电子与机械快门并用的结构常见于数码非单反相机,其中真正起控制曝光时间的是电子快门。在取景时,机械快门一直是打开的,允许光线进入CCD或CMOS,使得电信号传送至LCD,以供取景。当按下快门钮时,机械快门则先关闭做一次遮挡,让CCD或CMOS记录一次暗电流(以使CCD或CMOS上存储的信息得以复位),然后机械快门打开,进行CCD或CMOS的正常曝光,机械快门再关闭,经处理芯片的处理,保存到存储卡里。而后机械快门再次打开继续供CCD或CMOS取景。

全电子快门是一种全新概念的快门,广泛采用在数码相机上。它通过对传感器的光电模拟量读取时间来控制曝光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