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相关知识
在一幅摄影作品中通常要留有一定的空白,而不能把画面中的人物或景物拍得满满的,一点空间都不留,那样的话,读者就会感觉堵得慌或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因此,在构图时要有意识的在画面中留取适当的空白。
均衡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心理需求,三条腿的鼎人们感觉是均衡的,而三条腿的桌子人们就感觉不均衡了,所以说,均衡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人们观看摄影作品时也同样如此。因此,摄影记者在拍摄时配置好画面中各元素之间的关系,要均衡合理,尽可能地符合生活实际,更好地让读者阅读画面信息。
画面空白与画面均衡是摄影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摄影记者应掌握的基础知识。
(一)画面空白
画面中除了实体之外,还要有空白。什么是画面的空白呢?画面空白指的是起衬托实体的,又没有具体形象的部分,如天空、地面、水面、草地、烟、云、雾等。
画面中空白的留取反映了人们的视觉习惯和心理要求。某一动体的运动前方、某一人物的视线前方、某一建筑物的四周等,都需留有一定的空白空间,这样人们看着才舒服。一旦画幅框架的四周被实体塞得满满的,一点空白都不留,往往给人以拥堵、溢出甚至窒息的感觉(如图9-15所示)。
画面的空白对突出主体形象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一幅摄影作品中可以没有前景,没有陪体,但不能不留有一定空白,留有空白的主体形象才能够醒目突出,画面语言才精炼,才能够产生强烈的视觉吸引力。比如,图9-16《安徽龙源电力工程技术人员维护输电线路》这幅摄影作品,大面积的空白(天空)给了工程技术人员维修线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图9-15 大连星海广场汉白玉华表郑劭淳 摄
图9-16 安徽龙源电力工程技术人员维护输电线路 宋卫星 摄
画面上的空白有助于创造画面的意境。中国画论中讲:“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它表达出了空白之处,无声胜有声的功效。在拍摄中,要有意识的留有一定的画面空间,来激发读者的思绪,使其通过联想和想象去填补充实,去领悟画面的意境。
画面留有空白,有助于在视觉和心理上感受主体的运动。如拍摄赛跑、皮划艇比赛等体育照片时,都会在运动方向留有一定的空白,让观众感受主体的运动。再比如,拍摄人抬头往上看时也要在人物的上方留有空间,这个空间就是空白。一般的规律是,人或物的正面“前方”空间宜大于人或物背面“后方”空间。这是一般的规律,特殊场景可以是后方空间大于前方空间,如越野赛车留下的泥泞的印痕、人物行走时身后留下的长长的影子等。因此,画面空白的留取,要根据主题和内容的需要来分配。
空白还具有在画面上组织各个对象之间呼应关系的作用。这里所说的呼应关系是指两个对象之间在一定距离内产生的呼应关系。如果都挨在一起了,也就没有了呼应。在一幅画面中,要合理的安排、组织空白,让画面中的实体彼此呼应,使其构成一个整体。一般来说,画面中的主体与陪体的联系和呼应、主体与背景的联系和呼应,一定是靠空白的留取和布局来实现的。
并非所有的拍摄都必须留有空白,对于某些特定信息的传递是可以不留空白的,比如,摄影记者刘忠俊拍摄的表现四川遂宁大英县中国“死海”旅游度假区, 6000多人涌进游泳池避暑纳凉情景的新闻照片(如图9-17所示)。就把画面布局得满满的,也正是由于画面构图的满,才更好地传递出主题的内容。因此,空白的留取还要视具体拍摄内容而定,这也是我们所强调的摄影构图要为内容而服务的宗旨。
图9-17 大英“死海”泳池内玩水避暑的民众 刘忠俊 摄
(二)画面均衡
均衡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如看见三条腿的鼎,一定感觉它是均衡的,而看见三条腿的桌子就感觉不均衡了。再比如,人们看到的建筑中的亭台楼阁也都感觉是均衡的。这种均衡感源自于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所形成的视觉感受,这对我们认识画面均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均衡感首先要符合人们的视觉感受,要通过画面中各元素的布局来达到均衡。例如,深颜色给人的视觉感沉重,浅颜色给人的视觉感轻飘。为达到画面的均衡,就要让浅色景物在画面上多占一些面积,而深色景物在画面上就应少占一些面积,这样就有了均衡感。如果深色、浅色景物各占画面的一半,画面就会失去均衡感。
实现画面均衡的形式有很多,对称的结构是一种均衡,非对称的结构,如不同色块对比、影调对比、大小对比、深浅对比等都能实现画面的均衡。但是,究竟采用哪种均衡构图形式,首先取决于主题思想和内容的需要,让形式服务于内容。在摄影构图中,主要应用的是非对称结构的均衡。
在图9-18这幅新闻照片中,众多摄影记者占据了画面较大的面积,而刘翔和他的队友只占画面的小面积,尽管面积不大,但是鲜艳的运动服和国旗醒目突出,与有着较大面积的消色形成面积上的对比,令画面感到均衡。在图9-19这幅摄影作品中,画面主体形象被安排在画面的右下角,并衬托在白色的小三角形背景下,而画面2/3的面积为灰色的三角形,这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和深色主体形象形成了点线面的关系,巧妙的布局,也稳稳地均衡了画面。
图9-18 刘翔110米栏夺冠 张雷 摄
图9-19 点线面 王瑶 摄
摄影记者要充分利用人们要求均衡的心理因素,来加强画面的表现力。比如强调一种庄重、严肃气氛时,要求画面均衡、平稳,甚至有意采取对称式的均衡,从平稳的对称均衡中显示出一种庄重感。如拍摄庄严的会议全景、严肃的谈判会场以及古建筑物等。在表现生动活泼的场景中,则要求变化中的均衡,要做到疏密相宜、虚实相依、大小相异。要善于通过非对称的均衡来体现出画面幽雅、恬静的抒情韵味和生动活泼的场景。
在拍摄中,还可以有意地违反均衡的构图法则,采用不完整、不均衡的构图,把视觉中心处理在画面之外,强调画面里和画面外的联系,强调画面里向画面外的张力,让画面内的空间形象与画面外的空间形象相沟通。这种不均衡的构图,也被称为开放式构图。 它打破了画面内部四平八稳的均衡,不再让画面“自圆其说”,不再是一个画面讲一个故事,而是让读者感觉到画面之外还有一个画面,真正调动了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参与到画面情节和事件的发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