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相关知识

二、相关知识

摄影记者是媒介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力量,为新闻事业的发展起到独特的作用。摄影记者,是以摄影手段进行新闻报道工作的专业人员。因此,摄影记者既要有新闻工作者的素养,又要有特殊的能力与修养。

(一)新闻敏感

社会在发展,日新月异。作为摄影记者,要提高面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要具有对新闻价值的敏锐直觉、准确判断力和预见力。

1.新闻敏感又被称为新闻鼻,是新闻工作者迅速而准确地的捕捉客观世界的变动信息,并衡量其新闻价值大小的职业反应能力。是新闻工作者面对新闻事件时的本能反应。

2.新闻敏感一般表现在:

(1)快捷。即能十分迅速地捕捉事物正在或即将发生的最新变化。

(2)准确。即能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判断和选择出有传播价值的变化。

(3)灵活。即不拘泥于某种固有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思路。

3.摄影记者的新闻敏感

摄影记者的新闻敏感,主要表现在对事件新闻价值的瞬间判断上。

摄影记者通过平时日积月累培养起的新闻敏感,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学识和艺术修养,能够迅速判断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的事件潜含的新闻价值,能够预见有可能出现的新闻;能够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对社会的意义;能够透过现象挖掘出隐藏着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在诸多事实中,能够迅速判断某一新闻能否吸引较多读者;迅速鉴别出最具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摄影记者在注重培养新闻敏感的同时,还应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和修养,以便能够拍到突发事件,并从中开掘出深刻的主题。同时,也应注意拍好非事件性的新闻照片。在这个领域里,摄影记者的作为非常广阔,有拍不完的题材。

摄影记者应当具有更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更专业的摄影水平和对题材的驾驭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才会与“线人”及业余摄影爱好者区别,才会敏锐地捕捉到鲜活的新闻事件,才能准确地判断新闻事件价值的高低,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事物,从中开掘出较深刻的主题,以饱满的热情去采访、拍摄、报道。

(二)政治素养

摄影记者的功夫不全在于摄影本身,更在于摄影之外。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高度的政治觉悟,摄影记者才会有永不枯竭的激情,遇到新闻事件才能迅速做出判断,并能采取相应措施。

新闻单位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对上要熟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下要了解社会发展、人民需求、意见和呼声。也就是作为桥梁,了解“上下两头”的需求。这样才能贴近需求,拍摄出符合当下要求的新闻照片。事实上,一个好的摄影记者在采访中能否较好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否抓住事物的特点,揭示事物的本质,有没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高度的政治敏感,都取决于他的理论思想修养和政治觉悟。

摄影记者通过照片引起读者强烈的视觉冲击,把读者带到新闻现场,让受众感受到新闻发生过程中的精彩瞬间。新闻照片能否达到上述效果,取决于拍摄者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拍摄功力。

作为一名新闻摄影工作者,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要注意政治理论学习和关注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培养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观察力。

(三)专业知识

摄影记者要面对和反映的是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一切相关的文化知识都需要认真学习、熟练掌握。这些知识包括文史、语言学、哲学、经济、法学、军事、天文地理、心理学、教育学等,甚至生物遗传学、天体物理这样代表高科技发展方向的新知识也需要掌握。这就需要摄影记者成为广博知识的人,只有知识面拓宽了,才能与各行各业的人士、专家打交道时不至于说“外行话”,判断并拍摄出具有新闻价值的图片来。

一个摄影记者是博学多识还是知识贫乏,会导致发现和判断新闻价值的不同。如果知识面广,就会敏锐地从平实地生活中捕捉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就能拍出有意义的摄影作品。

如果知识贫乏,一是容易造成无法与人沟通的情况,二是难以深入挖掘最有价值的瞬间。造成虽然人在现场,却拍不到最典型瞬间的尴尬,甚至拍不到新闻最重要的事实部分。因此,新闻摄影功夫在“拍”外,新闻记者瞬间的拍摄能力其实与日常水滴石穿的学习与积累是分不开的。

在社会分工日易细化的今天,新闻记者、编辑仍然需要努力学习各种知识,具体的领域、具体行业如体育、建筑、艺术等。如何掌握门类复杂的各种知识是很多记者编辑颇为头疼的问题。著名新闻学家、前经济日报社总编艾丰同志曾经在有关文章中介绍了一种特别实用的学习办法,即每两周阅读一门学科最基本的入门书籍,比如天文学,或者是建筑学,只需要阅读并掌握这个学科最基本的术语和最基础的理论知识,那么一般采访与拍摄就可以顺利开展。因为对于摄影记者而言,拍摄采访时并不需要真正成为专家,采访与发表也是将专家专业的知识向普通读者“解释”和“翻译”的过程。因此,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术语就可以达到采访拍摄的要求。

但更高层次的要求,是将各专业的术语与高科技产品能通过新闻图片和文字向读者“解读”的能力,这就需要新闻摄影记者既是杂家,又要努力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这是对新闻摄影记者更高层面的要求,需要持续在某个领域的学习与积累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知识水平。

(四)艺术修养

相机的普及和手机不断推出的智能功能与高像素催生了“平民记者”,人人都可以在新闻现场成为摄影记者。这大大削弱了摄影记者的垄断地位。给专职摄影记者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摄影记者只有抓住机会,面对挑战,不断加强自身的拍摄和艺术修养,才有可能不落伍。

艺术修养的深浅决定着摄影记者拍摄报道的作品艺术水平的高低,视觉冲击力与震撼力也与之密不可分。

因此为更好地从事摄影报道,承担社会责任,就要求摄影记者不断加强艺术理论学习、锻炼和培养鉴赏力,多接触、多训练,不断加强自身情趣、艺术等方面的修养,从而实现以作品服务社会、反映生活的目的。

一般认为,摄影记者应该从思想、情感、知识、艺术等方面加强自身的艺术修养。尽管艺术各门类知识不同,但摄影作为人类的精神产品与它们有共同之处。只有广泛猎取不同的艺术门类的知识并融合,才能使新闻摄影更具艺术感。通过对绘画、雕塑、戏剧、音乐、舞蹈的研究,对诗歌、哲学的领会,使记者的思想、知识修养与艺术修养得到培养,并将之转化为敏锐的感受能力、丰富的艺术想象力以及精湛的技巧,应用在新闻摄影当中。

如何提高摄影记者的艺术修养?一是多读书,加强美育;二是多实践,使自己的作品更深刻;三是多练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长期的积累和坚持,将有助于培养记者形成作品的个人风格和提升作品格调。

(五)社交能力

随着社会分工的细致化和人际交往的复杂化,摄影记者必须切实加强自身的思想品质修养和职业道德修养,谦虚谨慎,与人为善。要善于跟任何人打交道,跟任何人交朋友,为自己赢得融洽的人际关系,以便获取丰富的新闻线索。

同时,要注意跟身边和基层的通讯员做朋友,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帮助他们进步,让生活中的鲜活事物不断涌入,成为摄影记者镜头下的摄取物。

新闻职业交际面广,服务宽泛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摄影记者在采访中必须广泛接触社会,采集加工和传播活动涉及社会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信息。因此,摄影记者要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就要做到有效地打通采访渠道,顺利接触和采访到社会各个层面的人物,提高采访活动的效率和含金量。

在互联网和手机移动网络发达的今天,QQ群、微博、微信圈子都应该是摄影记者可以充分采用的手段,运用互联网高效、便捷、信息量大的优势,搭建自己的网络生存圈子,获取新闻线索,培养通讯员队伍,定期或不定期的交流与沟通,加深感情的培养,这样在突发的新闻事件面前,才会被第一时间通知采访拍摄。

总之,作为摄影记者,应该从平时做起,加强对自身的严格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的新闻敏感、摄影技术、理论修养和专业素养,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摄影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