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相关知识

二、相关知识

(一)新闻摄影定义

对新闻摄影的理解,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狭义的新闻摄影是指新闻报道体裁,即指运用照片形式传播新闻信息,故又可以称为图片新闻或新闻照片。

广义的新闻摄影,是指一项事业、一门学科,即指在新闻摄影的理论指导下,运用摄影的手段去报道新闻。

我们一般更多使用的是广义的新闻摄影。

1.新闻摄影的定义

新闻摄影是用摄影的手段,以形象来传播新闻信息为其根本目的。从传播学角度,我们试做如下定义:

新闻摄影是对新闻事实进行瞬间拍摄,并辅之以文字说明予以报道的传播形式。构成包括画面和标题(或文字说明)两部分。

2.新闻摄影定义的属性

这个定义规定了新闻摄影应具有以下属性:

(1)新闻摄影的报道对象是具有形象价值的新闻事实

除强调新闻价值外,还要强调新闻事实的形象价值。所谓形象价值,是指新闻事实具有足以值得和适用的形象来表现的素质。简单说,就是记者面对一个突发事件,面对一个新闻题材时,必须迅速作出判断,确认它有无新闻价值,能不能用摄影的手段去表现,有没有构成画面形象的因素,当它在媒体上发表后,能不能得到大家的理解、认同和接受。

(2)新闻摄影的拍摄方法是抓拍

抓拍国外称之为candid摄影,是指拍摄时不摆布、不干涉对象,抓取最佳的一瞬间。一百年来,抓拍一直是新闻摄影的基本方法。

(3)新闻摄影的技术手段是照相

照相既包括用传统相机和银感光材料记录影像,也包括用电子化、数字化手段记录影像的现代摄影术。21世纪,数码摄影逐渐成为新闻摄影的主流技术手段。

(4)新闻摄影是附有文字说明的照片形式

文字说明与画面形象共同完整地构成一则图片新闻。

(5)新闻摄影的本质特征是新闻现场的瞬间形象纪实

新闻照片上的形象是瞬间形成的。是新闻事实现场、新闻事实发生的当时的客观再现。瞬间形象表现得如何,是新闻摄影报道成功的关键。

我们所处的世界一直在不断地运动,新闻摄影纪录的任何新闻,都发生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里。它不能像电影电视一样反映发展过程,它拍摄的只是新闻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时间截面,在某个特定环境和特定时间里有新闻价值和新闻事实的具体形象。

3.新闻摄影与其他摄影形式的区别

新闻摄影必须是具有形象价值的新闻事实,这使它与艺术摄影、实用摄影相区别;

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即它对新闻事实现场的瞬间纪实,这使它与其他艺术形式相区别;

新闻摄影的形象性,使它与文字新闻、广播新闻相区别;

新闻摄影的瞬间画面,使它与电视新闻相区别。

(二)新闻摄影的地位与作用

新闻摄影在媒介传播中具有独立地位,首先是作为一种独特的新闻报道手段来独立发布新闻,同时新闻摄影图片还可以作题图、插图、封面,起美化版面、导读等作用;要强化并落实“图文并茂、两翼齐飞”的指导思想;强化“幅大量多”的图片刊用原则。

新闻摄影的功能有:传播形象新闻、指导社会生活、普及审美教育。

1.新闻摄影的作用

作为一种形象新闻,新闻摄影在媒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增加吸引力

大幅照片能先声夺人,吸引人们的注意。一些报纸现在多像刊物一样选择大幅照片放在首页,就是吸引读者来购买。

优秀的新闻摄影图片应该第一眼就能吸引读者。给读者带来惊奇,让人感动或者是满足读者对新闻的闻知需要,给读者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并能启迪读者深层次的思考,这些都是新闻摄影作用的体现。

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配上简洁的文字说明,或者是详尽的文字报道,新闻信息更全面更具体,但留给读者最挥之不去的,是图片所表达的新闻形象。

(2)增加感染力

作为一种作用于人的视觉的新闻报道形式,相关读者调查显示,他们希望新闻照片越大越好,越多越好。幅大而量多的新闻照片能够满足受众的视觉需要,从而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新闻图片能让人受教育,或者带来欢乐,这都需要通过新闻图片充分发挥视觉传播的优势,给读者以视觉冲击,以感染读者。

(3)适应现代读者的习惯

今天的受众与以往不同,他们对摄影影像已经习以为常。静止的摄影图片比运动的电视画面有优势,便于保存和复查。加上文字说明,新闻信息也更全面、更详尽。优秀的新闻摄影图片应该一是有吸引力,给人带来惊奇;二是能感动人;三是能让人留下深刻印象,久久不能忘记;四是能让人看得更多更深刻更全面;五是能让群众喜闻乐见,即快乐;六是能让人受教育。

今天的受众对新闻摄影图片和报道,更看重报道的深度;更看重图片的影像质量和技术水准;更看重新闻摄影的时效性,希望是昨天甚至是刚刚发生的。

(4)美化版面

2.新闻摄影的功能

(1)传播形象新闻

传播形象新闻是新闻摄影的基本的、第一位的功能,判断新闻摄影报道成功的关键是它传播新闻信息量的多少及其传播的有效性。

新闻摄影的可视性,用来传播新闻、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时既直观生动,又简洁有力,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新闻图片的传播更加如虎添翼,可以不受篇幅和数量的限制,可以无限地、广泛地进行传播。新闻摄影在传播形象新闻方面具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广泛的形式。

随着数码摄影技术、图像处理软件和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新闻摄影传播形象信息的功能也将不断发展、不断创新。

新闻摄影在传播形象新闻方面具有客观性、普及化及群众性的特点。

传播的客观性。源于摄影手段的科学纪实性和图像纪实性等基本特性。

摄影手段的科学性和现场规律,使得新闻摄影所拍摄的是在特定时空状态下存在的、自然呈现的事物的本来面目和状态,这种状态本来就是一种客观存在。新闻摄影的方法又是通过客观记录的方法,虽然有摄影记者的主观性,但这种主观是建立在客观事实之上的,是受客观制约的。新闻摄影记者应当充分尊重事实,充分发挥摄影的纪实功能来客观呈现新闻事实。

传播的普及化。在现代社会里,几乎人人都拥有自己的照片、相册。现在大中城市平均家用相机的拥有量在80%以上,手机的拥有量也达到人均1.35部,加之数码技术的发展,上述因素使得拍摄与发表图片都变得方便快捷。再加上摄影画面的形象语言可以跨越语言文化,人人可以看清看懂,互联网的发展也使得新闻摄影传播更加全球化、更加普及。

传播的群众性。源于新闻摄影比艺术摄影的传播更有大众基础。艺术摄影一般局限于专业群体和较高层次的欣赏者,而新闻摄影的传播面向广大的社会各层面的受众。近年来,随着摄影技术的简易、方便以及家用相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也可以用自己的相机、手机参与拍摄记录新闻,参与到新闻传播者的队伍中来。

(2)指导社会生活

新闻摄影在引导社会舆论、推进社会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进行舆论监督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引导社会舆论。新闻摄影具有客观性、普及化、群众性的特点,影响范围广大,影响力巨大。运用新闻摄影手段来引导社会舆论,作用也十分巨大。无论用它来歌颂先进还是用来揭露批评落后,都能做到生动形象、有理有力。例如1998年夏天长江抗洪斗争中,新闻摄影报道在引导社会舆论、激励军民斗志、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推进精神、物质文明建设。用新闻摄影来推进两个文明建设,是一直采用的做法。在各单位的宣传栏和展示橱窗里,经常可以看到新闻摄影图片展示,为人民所喜闻乐见。

三进行舆论监督。利用新闻摄影的形象、客观、实证性的特点来揭露违法和不良现象,进行舆论监督,比文字有时候更有力。解海龙的《希望工程》新闻摄影揭示了乡村校舍危险、乡村教师生活困难、乡村儿童失学严重的问题,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报道后大量的失学儿童在当地政府的重视下重新获得就学的机会,希望小学在偏远的小山村建立起来,改善了办学条件。

实行舆论监督也是摄影记者不得推卸的职责。为了做好舆论监督,记者应加强政策观念和理论学习,研究法律,深入采访,客观报道。

(3)普及审美教育

画面形象、现场气氛、生动的瞬间,使得新闻照片具有艺术的美和感人的魅力。

新闻摄影抓取新闻人物的瞬间动作和神情,在某种程度上凝聚着摄影记者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观念、审美理想。

新闻照片的内容和形式结合得越好,其审美功能就越强,审美价值、艺术价值就越高。新闻摄影的美是建立在新闻性、真实性的基础上的,它具有以下特征:

一新鲜感。摄影报道的对象总是新的,新闻摄影报道的手法也总是求新求异的。

二真实感。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原则给予了新闻摄影真实感和亲切自然的审美感受。

三是瞬间感。通过这种瞬间传达出一种特殊的美感,这是其他视觉艺术不能相比的。

四是现场感。通过现场环境和强烈的现场氛围,使受众感受到身临其境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