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分析
图16-6 晚年的周恩来总理 (意大利)焦尔焦·洛蒂 摄
案例16-2
这是意大利《时代周刊》记者焦尔焦·洛蒂先生在1973年为周恩来总理拍摄的一幅不朽的传世佳作(如16-6所示)。
画面中的周恩来总理穿着灰色中山装,上衣别着一枚《为人民服务》的红色徽章,侧身倚靠在棕红色的沙发上,双臂扶在沙发两侧。他面容消瘦,目光深邃、坚毅地注视着前方。沙发旁的花瓷茶杯摆放在茶几上,整个背景为深暗色,整幅画面偏暖色调。
作为一幅成功的人物肖像摄影作品,他所拍摄出的人物必须具有鲜活的个性,必须具有强烈情感色彩,必须具有社会背景和很强的社会性,还要充分地展示出典型环境下的人物典型性格。我们看到的《晚年的周恩来总理》,极为准确地刻画出了周恩来总理在那个时期的内心世界,再现了周恩来总理的伟大。若干年后,当洛蒂先生再次访华时,周总理的夫人邓颖超当面对他说,“这是总理生平中最好的一张照片”。
据在外交部工作了30多年的关宗山撰文讲述到,1973年1月6日,意大利外交部长朱塞佩·梅迪奇率团访华,作为《时代》周刊的摄影记者焦尔焦·洛蒂也随团来访。当周总理接见代表团时,洛蒂谦恭地请求为总理拍照。获得周总理认可后,他马上请总理坐在沙发上,为总理拍了一张,但他觉得无论角度还是总理姿势,都不十分理想。就在这时,运气来了,周总理的秘书在大厅门口叫了总理一声,似乎要对总理说什么。总理上身微微向左转动,双眼向秘书望去。洛蒂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瞬间,第二次按下了快门。就这样一张经典之作诞生了。
新闻人物肖像的拍摄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运用现场光线来抓拍;二是在特定背景下或结合一定的道具,对被摄人物进行适当的摆布和情绪的调动,再择机拍摄。《时代》周刊摄影记者焦尔焦·洛蒂运用了现场光线,也运用了适当的摆拍,难能可贵的是他把握住了最佳瞬间,抓拍到了一张经典的传世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