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相关知识

二、相关知识

尽管数码相机的品牌、型号各不相同,菜单设定的位置也各有差异,但菜单的主要内容却是大体相同的。作为摄影记者在使用数码相机之前,一定要认真地阅读使用说明书,以帮助你尽快掌握数码相机的菜单和主要功能的操作方法。

(一)ISO感光度与白平衡的设定与调节

1.ISO感光度的设定与调节

在数码相机的菜单或快捷按钮中都有ISO感光度调节的选项,表示方法为“ISO100”“ISO200”“ISO400”“ISO800”“ISO1600”“ISO3200”……

ISO感光度中的“ISO”是国际标准组织的简称;而ISO感光度是感光胶片的主要性能之一,是指感光胶片对光线反映的敏感性,在同一光线条件下,感光度高的,由于对光线反应比较敏感,所需要的曝光量要少一些,感光度低的,由于对光线反应比较迟钝,所需要的曝光量要多一些。现代的数码相机已不再使用感光胶片了,换之的是图像传感器(CCD、CMOS芯片)。但由于图像传感器对光线的反应也有敏感性(一般称为动态范围),因而借用了感光度的概念,或者也可视为相当感光度的意思。

ISO感光度调节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画面的亮度。当拍摄现场的光线十分暗弱的时候,需要调高ISO感光度,以提高画面的亮度;当拍摄现场的光线非常明亮的时候,则需要调低ISO感光度,以降低画面的亮度。

ISO感光度的调节有自动调节和手动调节之分。自动调节是指:在现场光线比较明亮时,相机会自动降低ISO感光度;当现场光线暗弱时,相机又会自动升高ISO感光度;手动调节是指:摄影记者根据现场光线的强弱情况或是根据表现意图人为的调节ISO感光度。

ISO感光度调节的目的除了提高画面亮度外,还有提高快门速度的作用。我们知道,感光度的提高或者降低,多以改变快门速度为来实现的,在同一光线条件下,感光度提高后,快门速度会跟着加快,因而有利于抓拍动体,但是要防止噪点的加大,以免影响画面的清晰度。

对于摄影记者来说,ISO感光度的使用原则,与传统胶卷ISO感光度使用原则大体相同,即只要能满足现场拍摄的需要,宜低不宜高,这是因为较低的ISO感光度有着较高的画面清晰度,而且动态范围还大,动态范围大意味着允许曝光误差的能力强,这与传统的胶片感光度正好相反,胶片的感光度越低,所允许曝光误差的范围越窄,我们称之为宽容度,宽容度是指感光胶片能够按比例正确记录景物明暗范围的能力,通俗的理解就是曝光误差的能力。因此,只有在现场光线较弱,低ISO感光度又无法保证质量时,才选用高ISO感光度,ISO感光度越高,其“数码噪音”就越大,表现在影像上就是杂点增多,这对影像的质量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2.白平衡的设定与调节

(1)为什么要调整白平衡

在日常拍摄中,常常会出现拍摄出来照片颜色与实际颜色不一致,即出现了色彩偏差。为解决这一问题,现代数码相机增添了调节颜色的装置,这个装置就是白平衡,其快捷按钮为“WB”,在菜单中也有专门的白平衡选项,进入该选项后也可进行白平衡的调整。

传统的胶片相机主要是通过升降色温的滤镜来调节。这部分内容我们将在第十一单元摄影辅助设备的使用中专门论述,这里不再赘述。

(2)白平衡的概念

所谓白平衡,是指在不同光线条件下,调整好红、绿、蓝三基色的比例关系,使其混合成为白色。在数码相机上白平衡的调节是针对拍摄现场光源色温的情况而进行的调整,其目的是让被摄体色彩能够准确地再现,如果白平衡设置不对,就会导致偏色。

调节白平衡是通过调节色温来实现的,因而可以说调节白平衡就是调节色温。

(3)色温与光源色温

色温是表示光源中光谱成分含量多少的物理量。通俗地说,色温就是表示光线颜色的一种标志,由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洛德·开尔文所创立,其单位为K(开尔文)。不同的光源之所以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是因为光谱成分不同。数码相机菜单预置的“日光”色温挡,指的是白光,白光中包含有等量的红、绿、蓝三种色光,这三种色光混合在一起呈现的就是白光,其色温约为5500K,我们将5500K称之为标准的“日光色温”。如果这种光源比例发生了变化,如所含的红光成分多了,其色温就低于5500K,如民用钨丝灯的色温为3200K左右,我们将3200K称之为标准的“灯光色温”;如果所含蓝光成分多了,其色温就高于5500K,如阴天天空光的色温达8000K或更高一些。

光源中光谱成分不同,其色温也就不同。光源色温的高与低与其发光温度没有必然的联系,比如,我们将红色透明玻璃纸蒙在一个普通的灯泡上,发出的光线颜色便是红色,此时色温就低了;如果蒙上的是一层蓝色透明玻璃纸,发出的光线颜色便是蓝色,此时色温就高了,但发光体灯泡的温度并没有降低或升高。由此可见,光源色温的高与低与其发光源温度没有必然的关系,故不要混淆。一天当中光源中光谱成分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因而,就需要我们不断的调整色温,使之颜色准确地再现。

(4)白平衡调节的方法

白平衡调节是针对拍摄现场光的色温情况,在相机上作相应的调节,既让相机的色温与现场光的色温相一致。如果相机设定的色温高于拍摄现场光源色温,则画面影像偏红;如果相机设定的色温低于现场色温,画面影像会偏蓝。例如,你设定的是“日光”色温,而拍摄在蜡烛光下,画面整体的影像就会偏红;相反的你设定“蜡烛光”的低色温,却在日光下拍摄,画面整体影像就会偏蓝,这是因为设定的色温与现场拍摄的色温不同而导致的。只有当相机设定的色温等于拍摄现场的色温,画面颜色才能够准确地再现。

数码相机上的白平衡可调节主要有自动白平衡、预置白平衡和自定义白平衡三种,可供选择。

①自动白平衡模式

数码相机上可自动调节适应的色温范围约在3000K~7000 K左右。自动白平衡功能基本上能够满足大多数拍摄场所的需要。

②预置白平衡模式

现代数码相机几乎都有预置白平衡的选项,如果你遇到相同的色温场景,直接选用预置的白平衡选项就可以了。常见白平衡预置有以下几种:

“日光”:适用于5500K左右的日光条件下拍摄。

“灯光”:适用于3200K左右的钨丝灯下拍摄。

“闪光”:适用于色温约5500K的电子闪光灯拍摄。

“阴天”:适用于色温约8000K的户外阴天拍摄。

图表4-3 常见光源色温表

③自定义模式

自定义白平衡的操作要点是在被摄体光照同样的条件下,选择某一白色物体,如白纸卡、标准灰度卡,或是白墙、白纸等,如果能选择18%灰度卡可以更精准地设置白平衡。让相机测光区域包含全部白色物体进行自动曝光(不得有任何曝光补偿),然后把拍摄的画面输入相机记忆芯片中。当相机选择“自定义白平衡”拍摄其他景物时,相机就以拍摄白色物体的色温进行拍摄了。

(5)白平衡偏移/包围拍摄

又称“白平衡阶梯式曝光”。白平衡偏移/包围式是一项很重要拍摄功能,白平衡偏移是对白平衡做细致的调整,在此基础上,确定白平衡包围曝光的张数,常见于数码无反、单反和较为高端的非单反相机上。“白平衡偏移/包围”是通过主菜单的选项进行设定,设定正负补偿量可达1~3挡。一旦完成设定,每按一次快门,相机会按你设定的色温补偿范围自动生成三张色温不同的图片,依次为标准色温、低色温和高色温。

3.画质与图像大小的设定

(1)图像大小的设定

图像大小的设定实际上就是设定图像的分辨率,分辨率越高图像的文件就越大,分辨率越低图像的文件就越小。有的数码单反相机则采用“画质”作为图像大小的设定。

数码相机中一般采用“L”“M”和“S”代表不同的分辨率,其中,“L”挡代表高分辨率,“M”挡代表中等分辨率,“S”挡代表低分辨率。当设定某一挡位时,还会显示出该档的具体参数,如,“M 2048×1536”,它告诉你该挡分辨率为315万像素量。分辨率选择越高,影像质量就越理想,文件量也越大。对于同一储存卡,设定的分辨率越高,占的空间就越大,可拍摄的画面张数就越少,反过来,拍摄的张数就越多。数码相机菜单栏中的“2560×1920”(约500万)、“4080×2720”(约1100万)、“4992×3328”(约1700万),等等,这些都是表示相机拍摄的分辨率和实际拥有的像素量。

如果采用最高分辨率拍摄也会带来一些麻烦,特别是对摄影记者在新闻现场传送图片时由于文件大,而传输速度就会慢。因此,要对图片进行压缩处理。用PS软件压缩可分为12个质量等级,可以根据不同媒体的要求进行压缩,而后传送,当然,这要损失影像的细部层次。

对于图像大小的设定与选择还涉及采用JPEG格式,还是RAW格式来拍摄的问题。

(2)JPEG格式的设定

JPEG格式是目前数码相机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压缩格式,它的完整含义是联合图片专家组(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于1991年制定并发布。JPEG文件的扩展名为.jpg或jpeg,其压缩技术十分先进。

在数码相机中,JPEG是一个可以提供优异图像质量的文件压缩格式,设置为JPEG格式所拍摄的图像数据在相机内部通过图像处理器已经加工完毕,可以直接出片。尽管JPEG是一种有损压缩格式,但是,只要不过于追求图像精细的品质JPEG格式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JPEG格式是在获得图像数据后,采用有损压缩方式去除冗余的图像和彩色数据,在获取较高压缩率的同时还能展现十分丰富生动的图像画面。常见的压缩比率在4∶1至16∶1之间,这样,既可以节省存储卡空间,又增加了图片拍摄的数量,既加快了照片存储速度,又加快了连拍的速度,因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不过,随着JPEG压缩比率的加大,对图像细节的损失也会越大。JPEG格式支持RGB、CMYK和灰度色彩模式,压缩后的颜色深度仍然是24位,但不支持Alpha通道。JPEG格式在Mac机和Windows系统中,几乎所有程序都可以打开和保存JPEG格式的图像。JPEG还是万维网中图像处理时使用的最主要的文件格式之一。

目前,几乎所有数码相机都支持这种格式,既可以满足要求不太高的生活类摄影,又能满足一般图片摄影或新闻采访拍摄的需要。

(3)RAW画质设定

RAW格式是摄影记者更多采用的一种格式,这种格式全称为RAW Image Format,英文的意思是“原始的、未经处理的”。RAW格式是将进入镜头的光信号经CCD或CMOS转换成电信号和A/D模数转换成数字信号后,不再经过图像处理器的处理而直接储存到储存卡中的图像文件格式。它反映的是从图像传感器中得到的最原始的信息,是真正意义上数字底片,因而倍受到专业摄影记者的青睐。

RAW格式的优势是:它有着非常丰富的描述色彩的数据量,影像细节完整,后期调整范围大等,对曝光不足、反差过大、白平衡使用不当等都能较好的调整过来。主要缺点是:在电脑不能直接打开,需要专用的软件。为克服这一问题,可以使用菜单“文件大小”选项中提供的“RAW+JPEG”选项。在这个模式下,相机会在获取RAW格式的同时还能备份一份经过压缩的JPEG格式图像,这样可以根据情况选择需要编辑图像。

现代数码单反相机、无反相机几乎都具有RAW格式。对于是否选择RAW格式,要看你的需求,如果是以参加摄影比赛或公开发表你的摄影作品为目的,以选择RAW格式为好;如果是为商业广告而拍摄,也应选择RAW格式;对于摄影记者来说,RAW格式是必选的,而通常的做法是选择菜单中提供的“RAW+JPEG”选项,在获取RAW格式的同时还能备份一份经过压缩的JPEG格式图像,满足对图像质量不同的要求。

4.曝光、闪光与聚焦模式设定

绝大多数数码相机具有一系列的曝光模式可供选择。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属于预置的场景模式,采用多种场景符号来表示,如人像、运动、风景、夜景、微距,等等,这类模式大都是全自动的,意味着使用这些模式后,感光度、白平衡、曝光补偿都不能再调节;另一类是对曝光可控性相对较大的曝光模式,如快门优先(Tv/S)、光圈优先(Av/A)、程序(P)和手动(M)等。对摄影记者来说,选择何种曝光模式,要看根据内容来决定(如图4-4、图4-5所示)。关于这一部分请参看学习单元六相应部分。

图4-4 佳能单反数码相机曝光模式调节盘

图4-5 尼康单反数码相机曝光模式调节盘

5.色彩模式与色彩空间设定

(1)色彩模式设定

现代数码相机大部分都提供了色彩模式功能,如“中色、浅色、深色、黑白、怀旧”,又如“饱和色、中间色、棕色调”等。摄影记者可根据个人的喜好和实际需要进行设定。

(2)色彩空间设定

在数码单反相机中通常有sRGB和Adobe RGB两种色彩空间可供选择。其中,sRGB色彩空间由美国惠普公司和微软公司于1997年共同开发的标准色彩空间;而Adobe RGB色彩空间则由美国Adobe公司于1998年推出的色彩空间标准。两种色彩空间各有其使用的范围,但相比较而言,Adobe RGB色彩空间拥有更为宽广的色彩空间和良好的色彩层次,并包含了sRGB所没有完全覆盖的CMYK色彩空间。因而,在印刷和图像后期处理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在色彩空间的设定上,不同的媒体也有不同的要求,如,路透社颜色设置的标准为Abode RGB模式,因此,摄影记者要视媒体的要求来设定,而相机大多默认的是sRGB色彩模式。

(3)参数设定

在数码单反相机的菜单中有锐度、反差、颜色饱和度和色调等参数预设功能,同时,还提供自定义某些参数的设定。摄影记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和设定,对于个人在某些方面有偏好的,还可以进行自定义设定,并记忆和储存这些参数,以便在拍摄中加以使用。

6.驱动模式和自选功能设定

(1)驱动模式

驱动模式是指“单张拍摄”还是“连续拍摄”的选择,当驱动模式选择“单张”时,每按一次快门钮拍摄一张;当选择“连拍”时按下快门钮不松手,相机便连续拍摄。连拍的张数在不同的数码相机上有所不同,低的每秒3张,高的每秒9张,索尼单电A-77数码相机在JPEG格式下连拍速度高达每秒12张之多。

在新闻摄影中,为了不错过每一精彩瞬间、漏掉每一细节,很多摄影记者更愿选择“连拍”这一驱动模式,特别是体育赛事的拍摄。当相机设定在连拍状态时,通常是在动作发生之前就开始拍摄了,直到动作结束之后才结束,这样可以拍摄到整个动作过程的一系列的照片,然后从中再选择。

设置“连拍”并非是最佳的,连拍也可能会错过最好的时机和最佳的瞬间,原因很简单,数码相机的“连拍”并不是记录下整个动作的完整时间,而是其中的一部分,相机不是摄像机。因此,摄影记者更要锻炼自己敏锐的捕捉瞬间能力,而非完全依赖相机的连拍模式。

(2)自选功能设定

自选功能设定对某些摄影记者来说,有着非常大的操作上的便利。比如,数码相机上有“降低闪光量输出”的功能,能够在户外拍摄逆光人物时,依靠闪光灯输出量的降低,既能给逆光下的人物暗部进行补光,又能够做到不破坏现场光线的整体效果。再比如,闪光摄影对前帘同步与后帘闪光同步的选择也很有使用价值。“前帘同步闪光”是指按下快门以后,闪光灯与快门同步闪光,当闪光灯到达指定输出量后自动关闭,而快门则根据你的设置时间长短,继续曝光。使用“前帘同步闪光”,实际上是先闪光,让主体受光,然后进行长时间曝光使背景亮度得到提高;“后帘同步闪光”指的是按下快门以后,快门正常开启,闪光灯则在快门关闭的一瞬间进行闪光曝光。使用“后帘同步闪光”,实际上是先曝光,让整个场景受光,然后对被摄主体进行闪光曝光。对于专业摄影记者来说,“前帘同步”适合于拍摄人物和各种会议;“后帘同步”适合于拍摄体育竞技项目和运动中的人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