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相关知识
在正式学习新闻摄影史之前,我们先要了解一些新闻摄影的背景,例如摄影术的发明,世界新闻摄影史和中国新闻摄影史上一些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也需要学习和了解。
(一)摄影术的发展
1.达盖尔与银版照相法
一般公认,摄影术是在19世纪30年代,由法国人达盖尔发明的。他所发明的银版照相法,又被称为达盖尔银版法、达盖尔摄影法。
达盖尔是一位风景画家,主要靠画舞台背景为生。青年时期的达盖尔是个人物肖像的高手,他的绘画技术吸引来众多求他画肖像的小镇居民,画一幅逼真的人物肖像要花大把的时间,于是他思考能不能有一种快速画像的办法。这时候他遇到了也同样在这方面进行实验的尼埃普斯,两人从1827年开始合作,达盖尔开始了长达10年的实验。在合作4年后,尼埃普斯去世,达盖尔继续一个人在摄影技术的道路上孤独地探索。
图12-5 法国艺术家达盖尔
图12-6 达盖尔发明的照相机
达盖尔探索出用感光过的镀银制版,浸泡在加热过的盐水里获得定影的方法。它被后来的人命名为“达盖尔银版法”。
2.《静物》
《静物》是达盖尔1837年用银版法拍摄的静物照片,这是首次定影成功的标志,于1839年8月向世人公开,现在这件珍贵的文物珍藏在法国摄影家协会。
图12-7 《静物》1837年 达盖尔 摄
摄影术是19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当法国政府向世界公布后,摄影术风靡世界,达盖尔由此成为举世公认的发明人,在世界摄影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今天,摄影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娱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二)摄影与新闻摄影
摄影的原词来自于希腊语,意思为“用光线绘制”,摄影是中国词汇,意思是“摄取人和事物的光影”。
1.新闻摄影的定义
新闻摄影的定义是什么,目前有这样一些权威的说法:
(1)使用照相机对新闻事实作现场纪实的新闻报道形式。
《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1990年12月版
(2)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采用摄影科学的手段,选择正在发生或发现的典型事实进行有说明的照片报道。
《新闻学大辞典》,1993年5月版
(3)新闻、宣传工作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手段,报纸、通讯社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或体裁)。在报纸版面上,新闻摄影与文字新闻同样是版面有机构成的一部分。新闻摄影是一种视觉新闻,它是记者用照相机在新闻现场实录的新闻形象的瞬间精华,经过暗房工艺的处理,以附有文字说明的图片(照片)发布的新闻或信息。
《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1996年3月版
(4)摄影艺术的一个品种,运用摄影手段做现场纪实的新闻报道形式。要求在现场抓取典型瞬间进行拍摄,真实、及时地报道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以及与该事件有关的人物。摄影者不宜干预事件的进行与人物的活动,而要依靠事先深入采访,现场观察,迅速分析判断,从而拍摄到最有价值的事件和人物。
《辞海》,1999年版
目前在国内出版的一些摄影辞典和有关新闻摄影的著作中,人们曾普遍采用的是《辞海》中关于新闻摄影的定义。
从上面的几个定义我们不难看出,几个权威的定义都有3个要素:事实、相机以及新闻报道。
2.新闻图片必备的三个要素
(1)新闻性
如果缺乏新闻性,一幅照片我们可以认为它是图片,背景资料,或者就是艺术作品,但绝对不能称之为新闻摄影。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是新闻的定义。它告诉我们,对于新近发生的事实,比如,可以是刚刚发生的,几分钟前发生的,几天前甚至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但从来没有发表过的照片,可以被视为新闻照片。反映社会变化的新事物、新风俗、新时尚的照片,可能很难说得清楚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但仍可以称之为新闻照片。
比如“微信拜年”成为时尚这样的照片,在春节期间发表,因为具有了新闻由头,就当属于新闻照片的范畴。“薰衣草庄园成为新人拍摄婚纱的新景区,成为北京旅游新景点”这样的内容,在国庆期间发表就具有了新闻性。
(2)真实
真实是新闻照片区别于艺术照片的根本所在。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摄影的生命。艺术照片可以摆拍、可以后期处理加工、可以补拍,这些恰恰都是新闻摄影的大忌。
新闻摄影作品一定要摄影记者在现场拍摄,忠实地用手中的镜头纪录发生的现场,著名的美国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有句名言:如果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
新闻摄影作品如果弄虚作假,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更大。因为它损害了媒体的社会公信力和权威性,损害了新闻记者队伍的形象,这些是很难挽回的。因此,不论何种原因,都不能成为虚构和歪曲事实的理由,这是作为新闻摄影记者必须牢记于心的。
(3)形象
新闻照片要力争用画面的形象来说明问题。新闻照片要求记者在最短的时间里,将新闻中最感人、最难忘、最生动的场景纪录下来,定格在相机里,这是相当不容易的,也要求摄影记者要努力做到。
新闻照片的形象性要求新闻照片要直观、生动、有视觉冲击力。好的新闻摄影作品,会给人留下久久难忘的形象。
(三)摄影方法的改进
早期的新闻摄影由于器材笨重,携带不便,感光材料的感光度也非常低,拍摄需要较长的时间,故而大多数情况下只能拍摄静物。随着照相机的小型化和感光度的提高,人们更希望看到真实、生动的新照片。
1.人物的访问拍摄
1886年,法国摄影家纳达尔在访问百岁老人,化学家谢夫勒尔时,他儿子保罗拍了一组对话的照片,把百岁老科学家的个性、神情都通过照片进行了生动的展示,创造了世界上首例访问拍摄的案例。
2.偷拍法
1908年,英国的阿瑟·布莱特把相机藏在帽子里偷拍了女权运动者受审时的自然神态,是世界上最早的偷拍记录了。这些生动、自然、真实的照片受到人们的欢迎,也促发了更多摄影家对新闻摄影方法的进一步探索。
3.现场法
代表性的人物是德国摄影家萨乐蒙。萨乐蒙运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小型相机,创造了“小型相机+现场光+不干涉对象摄影”的新闻摄影方法,在新闻摄影界产生极大影响。这种摄影手法使照片生动、自然,富有强烈的现场氛围,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现场感强的内容和形式,扩大了新闻摄影和题材和领域,经过无数摄影记者的努力,成为今天新闻摄影的主要方法,萨乐蒙也因此被称为“新闻摄影之父”。
(四)新闻摄影的产生与发展
1.早期的新闻摄影
摄影术发明以后,人们很快就尝试着用摄影记录一些重大事件,尤其是一些灾难性的事件和战争,同时也用它反映一些名人轶事、普通人的生活和风光自然,这样就出现了新闻摄影的萌芽。
2.新闻摄影的成熟
20世纪50年代以后,现代意义上的新闻摄影已经逐步发展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8个方面:
(1)摄影器材的进步
现代化的摄影器材,小巧、光学化、电子化、自动化程度高,适应各种拍摄情况的镜头组,以及高感光度的材质,可以充分满足新闻拍摄的需要。
(2)新闻摄影教育的兴起
新闻摄影教育专业的出现,为新闻摄影培养和输送了大量的专业人才。1856年,英国伦敦大学开设了世界上第一门摄影课程《摄影技术》,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家开始专门摄影教育的学校。
(3)照片传真加快传播速度
过去新闻照片一度通过专人或者是邮递来传送,远程则是通过火车、轮船,发表出来的时效性很差。1925年,美国电报电话公司成立了永久性的照片传递网,极大提高了照片的传送速度,使得新闻价值更大,新闻摄影的照片应用更加及时。
(4)报道内容涉及生活各方面
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冲突和社会生活,报道内容日益广泛,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新闻摄影为人类发展纪录着更丰富、真实、生动的新闻形象,记录和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
(5)新闻摄影报道形式多样化
新闻摄影在报刊的重要地位也得到确认。早期的新闻摄影在报刊上仅是一种陪衬,大多是以一幅的形式作为文字报道的作主和版面的插图。随着人们对新闻照片的认识加深,报刊开始单独用照片来报道新闻事件和人物。
1920年以后,出现了以系列照片来报道一个完整新闻事件的新闻摄影形式,即今天我们所说的报道摄影。报道摄影的提倡人是德国著名的《慕尼黑画报》的总编洛伦特,他提倡用一系列形象来描写一个中心主题,有头有尾,有时间、地点与经过,是一个完整的照片故事。这种报道形式既增加了新闻摄影的表现手段,又拓宽了报道领域,使新闻摄影在与文字新闻的竞争中作为独立形式出现。经过几年的发展,新闻摄影在1930年左右就与文字新闻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了。
(6)不干涉拍摄对象的抓拍方式得到认可
1925年萨乐蒙采用不干涉对象的抓拍这一新闻摄影方法后,经过数十年的丰富与发展,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抓拍的手法也日趋成熟,成为新闻摄影的主要方法。
(7)新闻摄影美学思想得以确立
新闻摄影美在哪儿?在于纪实性和瞬间性。核心是面对真人真事真场景,抓取典型瞬间,以表现真实形象、真实情感和真实动态。这种新闻摄影的美学思想在20世纪20至60年代得到人们的认同。
(8)摄影机构和组织的成立
20世纪2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先后建立了新闻摄影机构和新闻摄影学术组织:
①较有影响的摄影机构
1923年美国成立合众社的阿克梅图片社,1927年成立美联社服务社;
1929年,德国在柏林成立德意志摄影服务社,对世界摄影报道有重大影响;
1933年,中国国际新闻摄影社成立。
②较有影响的学术组织
1926年,前苏联成立的苏联摄影记者协会;
1931年,各国工人摄影组织在德国成立的“工人摄影家同盟国际事务局”;
1942年起,普利策新闻奖开始设最佳新闻照片奖;
1956年,荷兰有3个摄影家发起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并组建了世界新闻摄影荷兰基金会,从1957年起,每年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组织一次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和展览,至今已经成为世界上影响最大的新闻摄影比赛,简称“荷赛”。
各种新闻组织与新闻学术机构的成立,摄影技术的进步,新闻摄影观念的更新,新闻摄影学术交流与理论研究的深入,新闻摄影美学思想的确定,新闻摄影在报刊地位中的地位与作用的确立,都标志着新闻摄影事业在发展、在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