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相关知识
“一张肖像照片不可能完整的揭示一位新闻人物的全貌,只可能表现其某个侧面。”[1]尽管如此,你所拍摄的人物肖像必须具有鲜活的个性,必须具有强烈情感色彩,必须具有社会背景和很强的社会性,归根结底是要展示出典型环境下的人物典型性格,而一幅成功的新闻人物肖像作品往往取决于它的性格力量。
1.确定你的拍摄预案
当你接受拍摄人物肖像的任务后,你首先要了解被摄对象的基本信息,制定有针对性的拍摄预案,预案中要有拍构思和创意,如果能有几套拍摄预案最好,这样你可以根据现场的实际采用不同的方案。
新闻现场复杂多变,你的拍摄预案也不可能一成不变,一旦现场出现了新情况,或你有更好的构思和更完美的创意,你要及时进行调整,不必犹豫,保持视觉新鲜感是你必须追求的目标。
2.在摆拍中捕捉真实的瞬间
新闻人物肖像的拍摄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在事件现场运用现场光线来抓拍;二是在特定背景下或结合一定的道具,对被摄人物进行适当的摆布和情绪的调动,再择机拍摄。
在抓拍与摆拍的选择上,要本着以抓拍为主,以适当的摆拍为辅的原则进行。新闻摄影提倡抓拍,因为摆布出来的人物姿态肯定不会很自然,但适度的摆拍也并不是没有益处,关键是在摆拍之后你能不能把握抓拍时机。摆拍时,通常是将相机支在三脚架上进行,多用快门线控制曝光,一旦人物形象处于最佳状态下时,立即按下快门。
3.在交流中抓拍自然的瞬间
拍摄人物肖像不要急于求成,通常要拿出一定的时间同你的被摄对象进行交流沟通,把你的想法和意图告诉被摄对象,当被摄对象弄清拍摄与新闻事件之间的关系之后就会放松下来并主动的配合。如果你实在忙,可以让你的副手或其他人与被摄对象交谈,尽可能的使被摄对象放松下来,你才能拍摄到更加自然和真实的人物肖像。
在拍摄人物肖像时,有经验的摄影记者往往不再紧贴取景器,而是用液晶屏取景。同时,让快门延长线解放出右手,目的是要和被摄对象有一种眼神和手势的交流,让被摄对象从心理上不再感觉到黑洞洞的镜头,而是你的真诚、善意和有好的手势。这样,你就能够拍摄出更加放松而自然的人物肖像(如图16-7所示)。
图16-7 意大利驻华大使白达宁崔楠 摄
图16-8 电影《我不是潘金莲》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 仲雁铭 摄
4.运用光线塑造人物形象
光线在人物肖像的拍摄中,有着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画家是用手中的画笔、颜色和调色板来绘画,而摄影记者则用光线塑造新闻人物形象、讲述新闻人物故事,不同的光线效果赋予人物肖像作品不同的感情色彩。学会运用光线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内心世界,表达人物内心情感,是你所必需的,因为肖像作品中光线创造出的气氛比任何的造型元素都重要(如图16-8所示)。
当你决定在新闻现场拍摄人物肖像时,一定要提早到达场地,寻找合适的光线,以确定人物拍摄的位置。你可选用室内窗户射进来的自然光、室内灯光或是电子闪光灯等作为主光,投射到人物的一侧,这样,即可以增强人物形象的立体感,又能表现出人物脸部细节的质感,同时,还能有力地突出人物的性格(如图16-9所示)。
拍摄人物肖像,可根据被摄对象的实际和情绪的需要,决定你的画面调子,可以是高调,也可以是低调,而运用较多的则是中间调子。当然,不同的影调会有它不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对人物性格的塑造也会产生很重要的影响。
图16-9 鲁迅之子周海婴 武仲林 摄
图16-10 演员吴秀波 章轲 摄
5.通过构图增强画面效果
通过构图来增强画面的视觉效果,是人物肖像摄影常用的表现手段。包括如何安排被摄人物在画面中的位置?采用哪种景别?背景和环境怎样处理?需不需要一些道具……等等,这对你塑造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活动和讲述新闻故事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如图16-10所示)
传统的构图法则是将人物放在视觉中心的位置上,但并非都是这样处理,要根据你的所拍摄对象的性格,职业特征和你的表现摄意图来进行布局。比如,你拍摄的是一名年轻而又被社会看好的商界人物,你就可以将其安排在画面的中心位置上,以显示他在这一领域将要处于中心的地位。当然仅有这些还不成,背景、环境和必要的道具处理也很重要,这样你才能展示出典型环境下人物的典型性格。相反的,如果你拍摄的是一名即将被排除商界中心位置上的人物,你就可以将他置画面边缘的位置上。
在景别的选择上也是如此,一幅充满画面的人物肖像,让读者与被摄人物产生一种亲近和亲切感;而一幅全景的环境人物肖像,又能够揭示出被摄对象的职业、工作环境等更多的信息,同时,环境对人物性格与内心世界也具有较强的烘托作用。由此可以看出,构图是一种形式,必须要为主题内容服务,有什么样的内容就应有什么样的构图形式,两者尽可能的做到完美结合(如图16-11所示)。
另外,道具的利用对你讲述新闻人物故事无疑会起到帮助作用。一名老科学家手持一个放大镜,桌子上放着很多文件的环境肖像,与一名年轻的科学家戴着眼镜,桌子上放着很多文件的环境肖像,给读者传递出的视觉要素是不一样的,仅仅是一个放大镜,但是它能讲出更加感人的故事。
图16-11 海南著名街头画像师符谷琼 蒙钟德 摄
6.捕捉人物神情姿态瞬间
美国人像摄影大师纽曼曾经说过:“我相信,任何尝试用一张照片展示一个人的全部的摄影行为都是无稽之谈。我们只能拍摄到人们所表现出来的东西。”[2]而“所表现出来的东西”,其实就是被摄人物此时的神情、姿态和动作的一种状态,比如,愁容表现出的是内心的烦恼;微笑表现出的是内心的喜悦;眉头微皱表现出的是内心的不满;而双手抱头则表现出的是内心的痛苦等。由此可见,无论是一个人的面部表情,还是手的动作,都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都在向人们讲述一个不为人所知的故事。
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被摄人物在新闻现场的每一个不同的眼神,往往能够表达出不同的信息,表达出不同的含义。一幅人物肖像作品贵在传递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而内心世界往往是通过人物的一双眼睛而表露出来的。有时,你可以让被摄人物看着你的镜头,有时,你可以让被摄人物视线偏离你的镜头,还有时,你可以拍摄被摄人物回眸的瞬间,这取决你的想法和拍摄意图(如图16-12所示)。
7.背景与环境的选择
一幅环境肖像摄影,要能够为读者了解被摄人物的生活方式提供足够的细节和背景。因而,在拍摄时,背景与环境必须是清晰的,必须是和主体人物相关联的,必须对主体人物有说明意义的,凡是无关的、多余的必须排除在画框之外。同时,拍摄对象所处的环境,无论是屋内室外,都要表达出主题的内涵。对具有象征意义的环境细节的选择,不仅能揭示人物的职业,而且还能反映这个人物的工作风格(如图16-13所示)。
图16-12 莫龙丹广西家乡献唱骆文刚 摄
图16-13 仫佬族姑娘小绣花鞋 蒙增师 摄
环境肖像摄影,可以用标头,也可以用广角镜头或长焦镜头。为记录下鲜明的环境背景,光圈要尽可能的缩小,以求得最大的景深效果,为取得精细的画面影像,ISO感光度宜低不宜高。在使用广角镜头时,不要让环境有明显的变形,特别是不要让人物变形。
北京电影学院唐东平教授在他的《人像摄影教程》中指出:“只有对生命有过深刻体验和对人生有过深刻理解的摄影家,才能独具慧眼,摄取有个性、有深度、有力度、有厚度的人物肖像。”因此,可以说,好的人物肖像作品,意味着你要具备很好的挖掘拍摄人物个性特征的能力,同时,也体现出你良好的个人修养。美国人像摄影大师纽曼之所以能够成为大师,背后支撑的必定是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对于摄影记者来说,虽不可能都成为人像摄影大师,但是你要朝着独具慧眼,摄取有个性、有深度、有力度、有厚度的人物肖像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