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治疗

一、病因治疗

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中,首先需要定期评估疾病进展情况。①GFR恶化:GFR分期发生改变,且eGFR较基线值下降≥25%;②慢性肾脏病快速进展:eGFR每年下降速率>5ml/min。基本原则是:积极治疗原发病因,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营养治疗、控制蛋白尿、控制高血压和高血糖、改善血脂异常、纠正高尿酸血症以及避免肾毒性药物等方法来防治疾病的进展。

慢性肾脏病的疾病种类繁多,以慢性肾小球肾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狼疮肾炎和梗阻性肾病较为常见。

1.慢性肾小球肾炎 治疗原则包括:①限制食物中蛋白及磷的摄入量;②避免感染、劳累、妊娠和使用肾毒性药物;③积极控制高血压和蛋白尿;④根据肾脏病理类型确定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的合理使用。

2.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每24小时>3.5g),血清白蛋白水平下降(<30g/L),可合并水肿和高脂血症。治疗原则:根据肾脏病理类型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防治感染、栓塞、急性肾损伤等并发症,降低蛋白尿,防止慢性肾衰竭的发生。其中糖皮质激素要遵循“首剂足量,缓慢减量,长期维持”的原则。蛋白尿控制目标:尿蛋白排泄率(PER)≤300mg/d。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种类:环磷酰胺、吗替麦考酚酯、环孢素、FK-506、硫唑嘌呤、来氟米特。

3.糖尿病肾病 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增高,糖尿病肾病患者逐年增多。治疗原则:①改善生活方式。②严格控制血糖。目标:糖化血红蛋白<7%,糖尿病病程较短且并发症轻的患者建议<6.5%,老年并发症多的患者可适当放宽。③严格控制高血压,减少蛋白尿,早期首选ACEI、ARB。目标:尿白蛋白排泄率(AER)≤30mg/d,血压≤130/80mmHg。④适当控制蛋白质摄入。慢性肾衰竭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时,要注意防治低血糖的发生。

4.高血压肾病 又称高血压性肾小动脉硬化。治疗原则:①限制盐的摄取量(<5g/d)。②改善生活方式。禁烟、戒酒,合理减轻体重和适当运动。③积极控制高血压。伴有蛋白尿者首选ACEI或ARB;严重高血压时可联合用药。血压控制目标:①尿白蛋白排泄率(AER)≤30mg/d时,血压≤140/90mmHg。②AER≥30mg/d时,血压≤130/80mmHg。

5.狼疮肾炎 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肾脏受累,可出现血尿、蛋白尿及肾功能损害,男性患者往往累及肾脏且病情较重。治疗原则:①积极控制狼疮活动;②根据肾脏病理类型选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其治疗周期长;③积极防治并发症;④避免长时间日晒、妊娠等情况导致狼疮复发。

6.梗阻性肾病 治疗原则:①有手术指征的应尽早手术解除梗阻(首选微创手术方式)。②纠正高尿酸血症,避免高嘌呤饮食(表4-1)。尿酸目标:血尿酸<360μmol/L;合并痛风时,血尿酸<300μmol/L。③多饮水,注意水质和饮食结构以避免结石再发。

表4-1 高嘌呤食物(每100g食物)

注:1kcal=4.186kJ。

小鱼干

带鱼

干贝

秋刀鱼

蛤蛎

鸡肝

牡蛎

猪肝

香菇

乌鱼

豆芽

草虾

海鳗

7.遗传性肾病 如多囊肾,目前没有特效的药物治疗,要避免使用对肾脏有害的药物。基层常用药物包括庆大霉素,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拉定、头孢唑林、头孢氨苄,以及解热镇痛药物如吲哚美辛(消炎痛)、去痛片等,都有潜在的肾脏毒性。

在上述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同时应注意避免一些中成药和中药导致的肾损害,包括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天仙藤、马兜铃、寻骨风、朱砂莲、龙胆泻肝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