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基本原理
腹膜是人体全身面积最大(成人可达2 m2)的浆膜,由间皮细胞层、基底膜和间皮下的间质组织(毛细血管和淋巴管)等构成,具有分泌、吸收、再生以及防御等功能。壁层腹膜约占10%,脏层腹膜约占90%。
腹膜具有转运溶质及清除水分的功能。腹膜透析中溶质的清除主要有两种方式:弥散与对流。弥散是溶质(毒素)清除的主要机制,浓度梯度决定其转运方向。影响溶质弥散的因素主要包括腹膜有效表面积、腹膜通透性、透析液量、透析液渗透压、溶质浓度梯度以及腹透液停留时间等等。对流指水分由腹膜毛细血管渗透进入腹腔的同时,伴有溶质的转运,故对流一般由水分超滤决定,增加超滤也可增加对流转运。葡萄糖是一种有效的渗透剂。腹膜透析液中加入葡萄糖可提高腹膜透析液的渗透压使之高于血浆,促使水从血液移向腹透液中,达到超滤水的目的。净超滤在透析开始时最大,随着透析过程中葡萄糖逐渐被吸收,腹透液葡萄糖浓度逐渐下降,脱水作用递减。
腹膜透析周期是指将一定量的腹膜透析液灌入腹膜腔内,停留一段时间后,部分或全部引流出的过程,包括引流、入液、留腹。引流是指透析液经透析管道引流出腹腔。入液是指腹膜透析液(一般1L~2L)经透析管道系统进入腹腔,时间5~10分钟。留腹为腹膜透析液在腹腔内停留的时间,借腹膜的半透膜性质,实现上述物质交换,以清除多余水分和代谢废物。
因患者腹膜转运特性的不同,可选择不同的腹膜透析方案:间歇性腹膜透析(Intermittent peritoneal dialysis,IPD),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自动化腹膜透析(automated peritoneal dialysis,APD)等。根据患者的腹膜转运功能、内生肌酐清除率、尿素Kt/V、营养状态及残余肾功能等定期调整腹膜透析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