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贫血
1.贫血的诊断和评估
(1)肾性贫血的定义:肾性贫血是指由于肾脏疾病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产生相对或者绝对不足,以及一些毒性物质干扰红细胞生成代谢而导致的贫血。

贫血的诊断标准:按照WHO推荐,海平面水平地区,年龄≥15岁,男性血红蛋白<130g/L,成年非妊娠女性血红蛋白<120 g/L,成年妊娠女性<110g/L,可诊断为贫血。在诊断肾性贫血时,需酌情考虑居住地海拔高度对血红蛋白的影响。
(2)评估肾性贫血的实验室指标(表4-4):
表4-4 肾性贫血的实验室指标

2.铁剂治疗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基本原料。CKD贫血患者中常常存在一定程度的铁缺乏。铁缺乏是导致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s)治疗反应差的主要原因。
(1)铁剂治疗指征:
1)对于未接受铁剂的成年CKD贫血患者,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30%且血清铁蛋白≤500μg/L,无论是否使用了ESAs,都推荐铁剂治疗。
2)铁蛋白>500μg/L原则上不常规应用静脉补铁治疗,若排除了急性炎症,高剂量ESAs仍不能改善贫血时,可试用铁剂治疗。
(2)铁剂的用法和剂量:

1)口服补铁:剂量为200mg/d,1~3个月后再次评价铁状态,如果铁状态、血红蛋白没有达到目标值(每周ESAs 100~150 IU/kg治疗条件下),或口服铁剂不能耐受者,推荐改用静脉补铁。
2)静脉补铁:血液透析患者应优先选择静脉补铁。①初始治疗:1个疗程剂量常为1000mg,一个疗程(10次)完成后,血清铁蛋白≤500 μ g/L和TSAT仍≤30%,可以再重复一个疗程。②维持性治疗:当铁状态达标后,给予的剂量和时间间隔应根据患者对铁剂的反应、铁状态、血红蛋白水平、ESAs用量和反应、近期并发症等情况调整,推荐每1~2周100mg。
3)如果患者TSAT≥50%和(或)血清铁蛋白≥800μg/L,应停止静脉给铁3个月,随后重复检测铁指标以决定静脉补铁是否恢复。当TSAT和血清铁蛋白分别降至≤50%和≤800μg/L时,可考虑恢复静脉补铁,每周剂量减少1/3~1/2。
(3)铁剂治疗注意事项:
1)给予初始剂量静脉铁剂治疗时,输注60分钟内应对患者进行监护,需配有复苏设备及药物,且有受过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对其严重不良反应进行评估。

2)有全身活动性感染时,禁用静脉铁剂治疗。
3.ESAs治疗
(1)治疗的目标是维持血红蛋白≥110g/L,不推荐达到或维持血红蛋白>130g/L的目标。
(2)ESAs初始剂量及用量调整(图4-2):

图4-2 ESAs初始剂量及用量调整
应根据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血红蛋白变化速度、目前ESAs的使用剂量以及临床情况等多种因素调整ESAs剂量。推荐在ESAs治疗1个月后再调整剂量。
(3)用药途径:非透析患者和腹膜透析患者建议采用皮下注射途径给药,有口服制剂也可采取口服。
4.输血治疗 输血主要的优点是能迅速纠正贫血,对于血红蛋白快速下降的患者尤其适用。慢性贫血治疗时,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不采取输血治疗,避免输血反应或经血传播感染性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