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小玉庭

怀旧小玉庭

每次到上海,总是住长寿路的古井假日,但是从来不知道几百米外有一家中文名叫小玉庭的咖啡店,洋名“LA PETITE FONTAINE”读起来有娇小的法国女人的优雅味道,想想都是美的。

它悄悄地隐身于苏州河边,上海原材料公司的隔壁,让两坛小冬青把着两扇极窄的小铁门。小铁门微开,守护一个一次只容一人进出的拱形入口。

一旦入内,便发现其中别有洞天。浓郁的花草气息,安静的庭院氛围将它和外面喧杂的市井之气完全隔断。

先是一个天井,也是一条窄长的石子路面的露天走廊,上方用木梁搭建了稀疏花架,绿色藤蔓攀缘低垂。两侧是老旧的未经粉饰的水泥砖墙,块块红砖和灰色水泥层层斑驳地黏结在一起,很有苍茫的年代感。一侧的墙上嵌入式地安上了窗格子式的书架,里面放着几层藏书。另外一侧的墙是整面的落地镜子,折射着对面的花草景物,让空间看起来颇为开阔。沿墙矮矮地放着几张圆桌,铺着红白格子的桌布,桌上放一个玻璃的烛台,配两把风吹雨淋过无数次的木头椅子。

稍往里走是旧得吱呀响的老式带窗户的木门,进入门内,是一间小屋,迎面是一张小花台布的圆桌,玻璃瓶里放了一大丛绿叶白花的丁香花束,只有乡间才有的如此大捧大捧的不经济的插花。桌子配了一张维多利亚时期风格的双人沙发,老得在博物馆才可以见到。木扶手都已经开裂,提花布包的底座和靠背织物纹理已经不清晰,但是木头上的细致雕花,花布上的繁复图案还是依稀可见当年它全盛时的奢华景象。靠墙是青苔绿的窗框和储物架,架子上放着数量众多的老旧的西式布娃娃,贴着暗花壁纸的墙上挂满大大小小的相框,有独照,有合影,有全家福……莫名其妙地,让我想起安徒生的童话世界。

右拐入内后只能左转,又是一条屋顶和地上吊满和放满盆栽植物的木地板回廊,左边有两个小间,就是两个客人用餐区。右拐的空间,其实原先应该是个大客厅,有壁炉,有钢琴,墙上有挂着鹿角、牛角的标本,在钢琴上方的墙上,还专门有玻璃橱窗,放了好几种野鸭和水鸟的标本。客厅被一人高的窗式木板墙隔断成几个用餐区,因此都因地制宜,布置和景致各个不同。有的靠窗,对着户外,有的靠着钢琴,有的靠着立地的鸟笼。到最里面才能看见吧台。一个员工围着围裙蹲在地上修剪一大丛刚刚从户外剪来的丁香树枝,另外一个戴着围裙的小伙子在忙着倒水,看见你来,只是点头微微笑。这样的随意我倒觉得刚刚好,哪有在童话世界中,被毕恭毕敬迎进来的?

由于早了些,就我一个顾客。我要了一杯柠檬水,坐在刚进门的天井处,靠着书架的那张小桌上。在旧椅子上坐下来,闻着花香,听着里面传来隐约的琴声和清晰的鸟鸣,看着这方寸之地,很有一种出世的感觉。然后细细地看书架上的藏书:《兔子共和国》《灿烂千阳》《野火集》《喀布尔书商》……都是些很有质量的藏书。然后不免想这家咖啡店的主人是何许人,如何在闹市寻到旧院落,搭建了一个如此怀旧静谧的栖息处?

服务生送水来的时候,我刚好问她主人是哪里人,她说是上海人。她侧过二十岁还不到的苹果般的天真脸庞,颇为骄傲地补充说,老板在上海一共开了六间类似的咖啡店,都是同样的主题。看着她的样子,我突然想起神雕侠侣,这个孩子就适合在这里工作居住,也许就可以与世隔绝地生长,长成冰清玉洁的小龙女,而杨过在某一天自然会来。

我拿起随身携带的电子书,继续看《追忆似水流年》,这本书我通常在外出时才看,因为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所以最适合用来消遣稀有的独处时光,于是这本书让我感觉好像今生今世永远都看不完一般。

看普鲁斯特写道:“……现实失去了它的一切魅力和意蕴,只成了我的实际生活的一个沿袭的框架,正等于坐在车厢里的旅客为了消磨时间看一本小说,车厢就是那本小说的幻想世界的框架。”

于是这个庭院也成了我阅读和幻想的框架。由于框架围绕了黄昏的藤蔓,开着花,有音乐和鸟鸣,所以框架中的主人公都好像被镀了金一样地熠熠生辉起来。这也为我解释了为什么我就连看书都讲究背景,因为我想让自己的阅读时光有个梦幻般的框架。

过了一会儿,有两个人走进来,一个中年男子,后面跟了一个年轻女子。他们和先前的我一样从外面沿着走廊进来,一样地走入屋内,不多久又出来,也和我一样地喜欢清新的户外,所以坐在我背后的一张桌子边。我转头看了一眼,那个男子和我背对背,坐在椅子上,那女子坐在沙发上。

我继续看书,看普鲁斯特写自觉没有写作天分,几乎想放弃写作的绝望……想着原来他都不自信呢!

抬起头的时候,发现天色暗下来了。花草景物都染上了黄昏的色泽。然后听见背后的他在低声谈着什么。因为近,还是听得见。他说在美国跳蚤市场买了很多黑胶唱片,说喜欢听留声机的咿呀声,就是那种有一搭没一搭的调调,时间可以被任意隔断,又随时可以被接起来,古老岁月就是那种悠悠长长的不经意的样子,所以周末最喜欢就是宅在家里,享受这种时光。我有点惊讶,因为我长这么大,从未听过这样的体验。

觉得非常有趣,就一直偷听他讲。他又在谈旧家具,说在美国买了很多老古董家具,就是和现在的桌椅很像的类型,结果一个教授朋友也喜欢他买的桌椅,他就送了他,大家高兴得不得了。我在想一个人高兴是因为得到喜欢的旧物,另外一个人高兴是因为找到知己。我又想他应该和这家咖啡店的主人谈得来,只就都喜欢古旧这个爱好。世上的人物还真无独有偶。

再来听的时候,他已经在谈音乐了,古典音乐。说各种音乐都能感染人。普通的音乐呢,比如几个年轻人在街头叫唱,他们的鼓声震天,强烈的节奏会让人想跟着动起来,可是他们只是冲击了人的肢体,让人立刻想将肢体动起来;而古典音乐不同,它不是光靠节奏,它凭借完整的结构,富有内涵的旋律,直达人的心底,会让人的灵魂活动起来。比如莫扎特的夜曲,贝多芬的奏鸣曲……

天色暗了,要点蜡烛了,凉意也起来了,是要离开的时候了,明天还有公务。

我想他接下来要谈塞尚、莫奈、莎士比亚,或许也会有普鲁斯特……

往回走的路上,心里并不觉得黑,倒觉得被打开另外一扇门,通向一个我原本不熟悉的不曾了解的“古旧世界”,那个地方也有光明、温暖和美。

没有小玉庭,我差一点错过。更不要说我还差一点连小玉庭都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