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 后

午 后

这是上海的一个深秋的午后。早上觉得头晕晕的,就请了假,休息在家。

穿着白色的暖融融的毛衣和绒裤,坐在棕色摇椅上。手里拿着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却没有在看书。看着温和的风透过绿色纱窗细密地吹进来,让白色纱帘微微荡漾。听着喜欢的都市男孩阿健主持的流行音乐排行榜。

特别喜欢这种时候,大家都在上班,而自己独自赋闲在家。我喜欢自己这种慵懒悠闲的样子:蜷缩着,把脸靠在臂弯里,脸颊触摸到毛衣上的细小绒毛,轻柔又温暖,让我感觉自己像一只温顺的猫咪在午后的时光里。

窗外飘来煤饼炉子的烟味,传来竹杆子拍打被子的梆梆声,自行车清脆的铃声近了又远去,还夹杂着对面楼下人家三两句闲聊的嗡嗡说话声。一缕缕阳光漏进来,像金线织进纱网中。

微风拂动,于是看见浮尘在阳光里舞动。记得在某本书里看到那是印度教里的舞神在跳舞,舞神掌管人间的一切律动包括时间的流动,如果她不跳舞了,时间就停了。为了让时间不停,所以她只能跳舞了。庆幸自己不是舞娘,得以懒洋洋地,在舞娘的衣袖拂过的流光里随意地漂浮游荡。

普鲁斯特的书很适合现在这样的时刻拿来读。它没有惊天动地的跌宕情节,可是有无所不在的美丽的遐思、追忆和幻想。他说午后的台阶上有主妇抱着孩子在喂奶,有几个戴着白软帽的女人在聊天,这幅景象像什么呢?他说像潮水退去,在岸上留下的海草,装饰着海滩。我故意没有去找出那段原文来抄写在这里,这是我看过后凭记忆来重述他的描写。于是那一段就变成了我的感觉,更让我心醉神驰。

然后我觉得现在的我像什么呢,像一粒沙土,在海潮退去后,被留在海螺的硬壳里,蜷在海滩上,静静听海风。海风是个浪迹天涯的故事高手,它吸口气,缓缓道起天南海北,伴着舞神的隐约鼓点。

阳光慢慢淡下来,吹来的微风里慢慢夹带了些凉意。窗外渐渐传来茶叶蛋的香味,是那个煤饼炉上飘出来的吧,那个晒被子的妈妈又将竹杠子梆梆梆敲响了,这次是要将被子收起,把一个个带着泥土香的梦悄悄地藏在里面。那个骑自行车的人也应该接到他放学的孩子了,楼下闲聊的主妇开始拣菜剥豆准备晚餐了吧。

而我的慵懒午后也要结束,我要捻亮桌上的台灯,让舞神在灯下起舞,伴我夜读。

后记:我居然在一个小时内,写完该文,而且全凭记忆。这十几年前的一个午后,居然记得那么清晰,仿佛就在眼前。我也许感染了普鲁斯特的神经质。就像一块干海绵,把自己闭着眼睛放进空气中(不是水中,也不是雨中,只是普通的空气中),就可以沉甸甸地满载思绪地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