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是一个激动人心的、熠熠发光的字眼,古往今来,人们赞美它、向往它、追求它,为实现它而奋斗。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对未来都充满憧憬、向往和追求,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理想是人们以社会现实生活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依据,对未来有可能实现的奋斗目标的想象或对某种超前境界的向往和追求。理想是一种同奋斗目标相联系的、并有实现可能性的想象。理想与空想不同:后者是离开客观现实的、不合理的想象;前者是有根据的、合理的想象。科学理想的形成,或者是对现实中处于萌芽状态而未得到充分发展的事物的反映,或者是依据事物发展规律,对未来所能出现的事情的预见。现实生活发展的客观要求被人们自觉认识,转化为某种理想,再经过努力奋斗而将理想转化为现实。

理想是人生奋斗的目标,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其中心点反映了人的信念和生活立场。因此,它是个性倾向的最高形式,是构成动机的主要成分之一。理想不仅有丰富的想象内容,还有明确的思想认识,喜爱、赞扬等肯定的情感和排除种种困难力求实现意志。它源于现实,高于现实,走在生活前面,把当前与未来最美好的东西融为一体。

理想有各种各样的。按奋斗时间的长短分,有长远的、伟大的理想,如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为了振兴中华、为了把中华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而奋斗等等;也有近期的、具体的理想,如近期内好好学习,准备考入上一级学校,或者争取几年内在专业上或技术上达到什么水平,学习成绩有怎样的提高,学会几门外语和撰写一部什么样的著作,等等。长远的、伟大的理想,往往是带有终身性质的;近期的、具体的理想,则是带有规划的性质。理想按其不同的人不同的群体分:有个体的理想、集体的理想;在阶级社会里有阶级的理想、党派的理想、国家的理想。理想按性质分:有科学的理想和非科学的理想,崇高的理想和庸俗的理想。

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把对未来事物的想象和希望,把自己追求和不断实践的目标确立为共产主义副业奋斗终生的思想,这就是革命理想。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英雄保尔·柯察金的理想是为人类最壮丽的事业而奋斗。他说:“一个人的青春,应当这样度过:I发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生活良俗而羞耻;在他临死的时候,他能问心无愧地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我国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看做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他要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优秀共产党员张志新的理想是永远跟着共产党走,朝向真理的目标,更好地为人类幸福而献出一切。她说:“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和理想决心献出我的青春和生命。”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少年时代就怀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年仅18岁的时代之子,英雄周云成面对疾驰而来的列车,挺身抢救遇险儿童而光荣牺牲,他生前说:“我不计较生命的长短,我要追求生命的价值。”怀着“永恒勤奋,振兴中华”的崇高理想,英雄赖宁面对熊熊大火,毫不畏惧,为抢救国家财产而牺牲。他年龄虽小,可是他所表现的英雄行为却令千万人为之折服。

崇高的理想,它的出发点,不是为了谋求个人或小家庭狭隘的私利,而是为了祖国、人民以至全人类的彻底解放;它的核心是大公无私的集体主义思想,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持庸俗理想的人,总是在个人鼻子底下打圈圈,一心追求个人的物质享受和腐朽的精神生活,诸如:“我的理想是当大官,越大越好。”“我的理想是长大当一个传教士,进而可以当主教,主教可以挣钱。”他们认为“人不为已,天诛地灭”,他们认为人生最幸福的是玩一辈子,他们最关心的是“吃、穿”二字,现在和将来最需要的是钱。。这种理想是庸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