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在人的心理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都具有重要作用。

一、理想是人心理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纲领

理想表现着个性发展的趋势,十分深刻地制约着鼓掌来的生活道路和个性发展。人的理想不同,兴趣爱好也各不相同。崇高的理想是自我教育的基本动机和基本方面,在意识中可以作为评价情感和动机的标准。远大的理想可以调节人的行为,使兴趣持久稳定,对发展个体各方面的心理品质有巨大的影响。如我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喜爱读书,并立志于著书流芳百世。当身受腐刑,在精神即将崩溃的时刻,是理想将他扶了起来,使他能够含辛茹苦的著书,最后,终于写出了千古流传的《史记》。

二、理想是心理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灯塔

由于理想是人们依据现实生活发展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科学的、正确的目标,因此,它可以反映生活发展的趋势并预见未来,像灯塔一样照亮活动征途,引导心理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向。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生活也就失去了意义。在震撼京沪的《红岩魂》展览厅里,陈列着蓝蒂裕烈士的题词:“我想在你的脑子里,早已刻画着这样一个世界——一个没有战争,没有饥饿与眼泪,没有劫掠与屠杀,没有一切罪恶的完美的和平、自由、幸福的世界。这是你的理想,也是闪耀在多数人们心里的理想。为了实现这光辉的人类幸福的乐园,为了彻底消灭战争,望你努力,还望你勇敢地去参加人类最后一次战争——消灭战争的战争。”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他22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发行《新华日报》,组织川东武装起义。原东山的英烈们为什么身经残酷折磨,面对死亡的威胁,能大义凛然,宁死不屈,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红岩精神的壮歌?因为他们有为祖国解放、为人民幸福、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崇高理想。

三、理想是心理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强大动力

有了崇高理想和奋斗目标,才能激发人们积极为之奋斗的活动动机,激发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的、无穷的精神力量。它使人朝气蓬勃,勇往直前,在艰巨的事业中奋斗不息,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不平凡的业绩。远在南沙群岛上生活的一批官兵,在与外界几年隔绝、自然环境极其艰苦的情境下,仍坚守国土,支撑他们的完全是一种理想——为祖国把好南大门。

三、理想是心理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精神支柱

人有了崇高的理想,无论何时何地,他都有坚强的革命意志和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以及“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决心。缺乏远大理想的人,不懂得生活的真正意义,心理上缺乏精神支柱,因而其情绪低沉,行动无力,而错误的理想则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所谓“有利就图”、“有钱就想”,会使人昏昏沉沉,虚度一生。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说过一段形象而又深刻的话:“当大自然剥夺了人类用四肢爬行的能力时,又给了他一根拐杖,这就是理想。”这段话告诉我们:人是有理想的,理想是人的“拐杖”——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