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有信念的人经得起任何风暴。”

“信念——是脉博的跳动和智慧的火焰。”

“坚定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坚强。”

“如果一个人有足够的信念,那么他就能创造奇迹。”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这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

古今中外关于信念的这些至理名言,深刻地揭示了信念对于人生和社会有着重要功能。

信念在人的心理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偏偏是认识事物的出发点;离开信念,人们就不能有目的地、自觉而深刻地认识事物。信念是思维活动的中介。外部事物的刺激要进入大脑的思维过程,首先要经过信念的筛选;而信念则可进一步激发、强化大脑的思维活动,大大提高其操作能力与效果。信念是人审度事物、判断是非的标准,是行为准则和行为评价的依据。信念影响人的立场观点,从而也就影响人的行为倾向。凡是与自己的信念相符合,就确认相信,就亲近并准备实行;相反,就认为是错误的,就怀疑疏远,不考虑实行。

山东临沂市沈泉庄党支部书记王廷江,将自己辛勤劳动合法经营得来的420万固定资产和180万元流动资金的白瓦厂无偿献给村集体,带领全村人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他说:“我当家就一定要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要让老百姓都说共产党好!”江泽民总书记曾3次竖起大拇指夸奖王廷江:“了不起!”对党和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使这位农村基层干部选择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致富道路。去年3月珠海市发生了某外贸公司女老板借故强迫100多位中国工人下跪的事件,当时唯独河南小伙子孙天帅昂首挺立,宁丢饭碗,也不下跪。他父亲闻讯后说:“天帅能这样做,我赞成得很。咱宁可堂堂正正地挣一块钱,也不跪着拿一万块钱。咱不能为了钱做个没骨气的中国人!”强烈的爱国主义信念使这位64岁的老人对儿子的正义行动作出了肯定的评价。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信念是激励和推动人们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原则去行动、去实行目标的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它既决定了个性积极性的程度,又决定了个性积极性的方向。“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信念是激励人活动的精神支柱,它决定一个人行为的坚韧性。一个具有坚定信念的人,可以不断扩大和加深自己的知识,能够在任何情况下捍卫自己的信仰和事业,以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夏明翰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即是明证。苏武在远离故乡、家园的情况下,仍坚持认为有一天会回到家乡,而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不忘忠于祖国,最后终于得以回到故园。一个人若失去信念,就会精神空虚,萎靡不振,朝秦暮楚,惶恐不安,失去主心骨。信念的动摇和瓦解是其精神崩溃的根本原因。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信念还是群体活动的心理前提。任何有效的群体活动必须有共同的心理基础,任何组织要保持行动一致必须有共同的精神支柱——信念。信念给人以信心、勇气和毅力,鼓舞人们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百折不挠,英勇奋斗,创造奇迹。在长征路上,英雄的红军官兵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对革命副业的无比忠诚,击退上百万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征服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涉无人烟的沼泽草地,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终于取得到了长征的胜利,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的胜利是坚持革命信念所取得的胜利。相反,一个没有共同信念的群体是一个没有向心力和内聚力的群体,无异于一群乌合之众。总之,确立科学的、坚定的信念,对个人和群体的心理发展和事业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