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理想的社会性与现实性有新的发展
不懂社会,不了解、不关心社会生活问题,就无所谓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没有科学的世界观、革命的人生观,也就无所谓崇高的、远大的革命理想。人的知觉首先是从对自然的认识开始的,对社会的知觉是较晚的。社会知觉大约是在十二三岁以后开始,初中生对社会的认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社会科学知识,一般是涉及自己头上什么问题就认识什么问题,多半是从家长的工作、得到什么报酬、承担什么任务、家长与什么人来往等这些社会生活实践中,从与自己的经验有联系的社会现象开始认识社会的,并以此经验来评论社会。高中生比初中生的认识理解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不仅以个人经验,而且能用一定的马列主义政治、经济结构原理来衡量社会,并将社会问题与考虑自己的升学就业、自身前途联系起来。因此,高中生比初中生关心国家大事,对政治问题感兴趣,开始认真思考社会问题。他们希望参与社会生活,力图了解社会,从而社会意识在不断增强,理想的社会性有了新的发展。高中生在内心中逐渐感到,理想不仅是未来,更重要的是未来的现实。未来已摆在他们面前,他成为他们必须思考的现实问题。这种对未来的紧迫感是他们以前从未体验过的。他们必须面对未来的现实,更多地关心自己现实的未来,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只是想象未来,他们必须学会实践地思考未来。这样,就促使高生逐步学会把理想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将远大理想与当前的学习、劳动、生活结合起来,从而理想的现实性也就有了新发展。
尽管儿童只有一些零星的生活经验与感受,没有世界观、人生观问题,但世界观、人生观问题的种子却是在很小的时期便种下了。高中生身体发育逐渐成熟,知识、经验不断增长,自我意识有了新的“觉醒”,独立性大大增强。这时,信仰已经开始出现,是世界观基础形成的重要时期。高中学生已经开始严肃认真地思考世界的未来、社会的前途、人生的价值和人生的道路,设想自己未来的整个人生,从而与世界观紧密联系的理想,开始具有哲学性。为此,教育者必须把世界观、人生观教育作为重点,引导学生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加强马列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使学生把理想与科学信仰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