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相较于前两个稿本,其观点更客观、科学
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事物发展的趋势都表现为螺旋式的上升。人的思想也是如此,都是由主观的、片面的逐渐发展为更加客观的、科学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也不例外。《共产党宣言》三个稿本的创作过程就是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不断走向客观化、科学化的过程。
《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客观性和科学性首先体现在他们对资产阶级历史作用的评价上。在前两个稿本中恩格斯主要阐述了资产阶级对生活资料和生产这些生活资料的手段的垄断,阐述了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尤其是在第二个稿本中,恩格斯明确指出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产生的经济危机给整个工人阶级带来的危害。从上述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前两个稿本中对于资产阶级的评价基本上都是负面的,强调的都是资产阶级为工人阶级和整个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但在第三个稿本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产阶级的评价变得更为客观,他们在批驳资产阶级对整个无产阶级带来压迫的同时也肯定了他们在历史上曾起到的积极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资产阶级推翻了封建的、宗法的统治,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革命的作用;其次,资产阶级由于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开拓了世界市场,使得整个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再次,资产阶级虽然对无产阶级进行了压迫和剥削,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创造了大量的生产力,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7]因此,在第三个稿本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所起到的积极作用的肯定深刻体现出其观点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共产党宣言》中观点的科学性还体现在它对某些重要语句表述的纠正上。虽然三个稿本都强调要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建立共产主义,但是它们对于实现共产主义的途径的描述上是存在着细微的差别的。恩格斯在第一个稿本的第三个问题的回答中指出,实现共产主义就是要“废除私有财产,代之以财产公有”[8];第二个稿本中的关于第14个问题的回答中也明确指出,“私有制也必须废除,而代之以共同使用全部生产工具和按照共同的协议来分配全部产品,即所谓财产公有”[9]。虽然前两个稿本都强调了要取消私有制实现公有制,但是它们所谈论的公有并不明确。第一个稿本中的“财产公有”并没有明确区分是生产资料的财产公有还是生活资料的财产公有,生活资料的财产公有是不现实的,也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倡导的共产主义;而第二个稿本虽然强调了要“共同使用全部生产工具”,但只是强调了生产工具的共同使用权,并没有说明其所有权,因此也是不完善的。随后,在第三个稿本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10]虽然在这里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明确指出在消灭资本主义的私有制之后要建立什么样的制度,但是由于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地指出了“现代的资产阶级私有制是建立在阶级对立上面、建立在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剥削上面的产品生产和占有的最后而又最完备的表现”[11]。由此可以看出他们所认为的资产阶级私有制是有关产品生产的私有,因此他们要否定的也是这种产品生产的私有,最终要建立的也应是有关于产品生产的公有。所以《共产党宣言》在一定程度上对实现未来共产主义的途径和特点进行了澄清,使得其观点更加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