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深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根基
早在人类文明发轫时期,思想家们就开始思考人类自身的前途命运并提出了他们的展望。古希腊时期,柏拉图的传世名著《理想国》设计并展望着心目中理想国度的蓝图,提出在“理想国”中才能真正实现正义。在古代中国,《礼记》描绘了大同社会的人类理想图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大同社会是中国人思想传统中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在今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让铸剑为犁、永不再战的理念深植人心,让发展繁荣、公平正义的理念践行人间”[11],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美好的目标。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既是对过往美好人类愿景悠长历史的现实关照,又深深扎根于《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根基之中。
欧洲16世纪和17世纪初,在《乌托邦》一书中,莫尔最早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进行控诉,他揭露了“羊吃人”的悲惨情景,表达了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对没有压迫和剥削的理想社会的向往。伴随着尚未成熟的各个时期的革命斗争,康帕内拉、摩莱里和马布利等人接过空想社会主义的旗帜。他们提出了废除私有制,实行财产公有,消灭贫富差别,实现人人平等的社会理想,但是他们找不到阶级对立的根源,更找不到实现社会主义的依据,而只能借用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抽象原则,只能用带有绝对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的方法来消灭阶级特权和阶级差别,故其虽然打着共产主义的理想旗帜,但并不代表历史发展潮流。它们不仅具有空想性质,而且低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水平,因而注定不能实现。
19世纪初,一些学者如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等一方面吸收了16世纪以来的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家们的思想材料,另一方面继承和发展了18世纪启蒙学者们的一些思想形式,从更深刻的层面审视了资本主义这一历史现象,也通过某些天才的猜测,构思了一套确具前瞻性的空想社会主义方案,从而形成了他们独特的社会主义学说。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深入到资本主义制度中分析其种种罪恶和本质特征,并从政治、经济、思想和道德等方面全面地揭露和批判了这个制度。圣西门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是“一切灾难中最严重的灾难”,资本主义使人们道德沦丧,精神低下,整个社会充斥着冷酷的利己主义。傅立叶批判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残酷性,指控雇佣劳动制度是“复活了的奴隶制”,资本主义工厂是“温和的监狱”和“贫困的温床”,并深刻指出,“文明制度下,贫困是由富裕产生的”。欧文认为造成资本主义一切弊病的是“三位一体”的祸害——私有制、宗教和资本主义婚姻制度,其中为首的是私有制。他指出,私有制是现存社会贫富不均以致欺诈、卖淫、犯罪的根源。他认为,私有制使人变成了魔鬼并且使全世界变成地狱。他们主张废除私有制,消灭剥削和压迫,建立一个以公有制为基础的,人人都参加劳动,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平等、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在这一理想社会中,消灭了旧式分工,消灭了城乡之间、工农之间、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间的差别,开始有计划地组织社会生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儿童公共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与生产劳动的有机结合,实现了生活社会化。但是他们没有发现资本主义自我毁灭的内在根据和客观趋势,相信个别“天才人物”可以实现人类的解放,就注定了他们的美好愿望只是空想。
到马克思恩格斯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发展已经表现为明显对立,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已经成为一种历史必然和时代要求。《宣言》描绘了恢宏的资本主义的历史画卷,深入到资本主义的内在机理中科学地探寻历史规律。《宣言》指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12]从历史的角度来审视,资本主义相对以往社会确实是一种历史的进步,“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出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13],将人类从落后的农耕社会带进相对文明的工业社会,把人类从“人依赖于人”的阶段跨越到“人依赖于物”的阶段,在极大地提高生产力的同时,人类的经济、文化、科技及政治等诸多领域都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同时,资产阶级消灭了一切封建的、宗法的社会关系,改变了一切陈旧的、腐朽的旧观念;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的社会制度,代之以自由竞争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主义社会,建立自己的制度和体系,将君主的权力大大缩小或消解,让一部分人享受到一定程度上的自由与民主,在人类历史上也是一种明显的进步。此外,资产阶级开拓了世界市场,使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的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从而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由于资本主义社会某些方面的历史进步,资产阶级往往自封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的理想社会,这一历史阶段将永恒存在。《宣言》在肯定资产阶级历史进步的同时,又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并非人类最终国度。
资本主义社会仅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定阶段,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资本主义私有制已经无法容纳巨大的生产力,从而与生产力的发展产生矛盾。生产的日益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是资本主义固有的内在矛盾,是资本主义制度自身无法克服的。资本主义社会频发的周期性经济危机表明:“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而它一着手克服这种障碍,就使整个资产阶级社会陷入混乱,就使资产阶级所有制的存在受到威胁。”[14]社会化大生产要求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进行合作和生产交往,但是这个要求却由于和资产阶级的既得利益相悖而不可能实现。这样,两者之间便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使得资产阶级用于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伪装为永恒制度、理想归宿的资本主义社会终将被消灭。
随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宣言》的描绘变为了现实,苏联社会主义诞生了,人类迎来了新纪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辉煌,仅用了10余年就完成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上百年的道路,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强大的工业国。与此同时,苏联迅速摆脱了落后的局面,广大劳动人民生活得到提高,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福利得到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第一次过上了有尊严、有保障的生活。苏联建成了真正消灭阶级剥削和压迫,消灭严重社会丑恶现象的崭新社会。苏联是人类第一次艰辛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存在很多方面的不成熟,历经70年风雨后解体。但是,人类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极大优越性。
随着《宣言》承载着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之后,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始终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中国社会的整体面貌取得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国家由一个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由积贫积弱、面临亡国灭种,到国家崛起成为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由一穷二白的农业社会,到具有强大工业和信息产业的社会;由民众流离失所、人如草芥的生活,到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中国充分体现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生机与活力,并且完全融入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之中,成为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支持者和参与者,开始逐渐引领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
社会主义五百年史告诉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生机和活力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必须前行的目标。现今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人类的和平与发展、繁荣与进步,共产主义的最终理想都是中国共产党的责任与担当。社会主义中国在世界东方的快速发展,变革了自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导的世界“使东方从属于西方”[15]、西方主流话语塑造东方国度的世界格局,打破了“西方中心论”,消解了“中心—边缘”的世界结构,使得东西方平等对话交流成为现实,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铺设了历史与现实的地基。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16]这一呼吁是扎根于《宣言》大写的人类历史根基中的,超越了传统狭隘的民族与国家,取而代之是由世界人民来分享世界发展的成果,以构建一个以全世界人民的共同价值为基础的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