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由平铺直叙向生动简洁的转化
通过对三个稿本的文字表述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后,可以看出第三个稿本的语言相较于前两个文件包含有更多作者自身的感情色彩,其语言表述更加简洁、机智。《共产党宣言》文字表述的这种特点集中体现于第二章中对五个责难的回应上。在这里我们依旧以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下有关于家庭的论述为例。
在第二个稿本的第21个问题中,恩格斯也集中回答了在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下的家庭形式,并对资产阶级社会中虚假的公妻制进行了批判。但恩格斯对上述两个思想进行表述的时候采用的是平铺直叙的客观性言词,使用的都是陈述句来传递自身的思想。并且恩格斯仅仅对这两种制度下的家庭形式进行了客观的描述和评判,在语言的表述上并没有掺杂个人情感。
但是《共产党宣言》中有关家庭的言论就大不相同了。首先,它在对这一问题进行论述的过程中,蕴含有更为强烈的感情色彩。资产者认为共产主义所声称的家庭就是“用社会教育代替家庭教育,就是要消灭人们最亲密的关系”[18],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这个责难进行回应时连续使用了三个反问句:“而你们的教育不也是由社会决定的吗?不也是由你们进行教育时所处的那种社会关系决定的吗?不也是由社会通过学校等等进行的直接的或间接的干涉决定的吗?”[19]这几句话指出用社会教育代替家庭教育并不是共产党人首创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所使用的也是这种模式,因此这点并不能构成对共产主义观点的威胁。虽然马克思和恩格斯使用简单的陈述句也能对资产者的这种责难作出反驳,但是相较于三个反问句的连用,其反对之情的强烈程度以及所展现出的不容辩驳的气势就会弱许多了。其次,第三个稿本在对资产者提出的有关公妻制的责难进行反驳的过程中所使用的语句也十分的简洁和机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了这么一句话:“其实,我们的资产者装得道貌岸然,对所谓的共产党人的正式公妻制表示惊讶,那是再可笑不过了。”[20]这句话实际上包含了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所实行的实际上就是一种公妻制;第二层含义是讽刺了资产者的虚伪,指出他们明明实行公妻制但是自己却不敢承认的虚假;第三层含义则是表达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产者这种虚伪态度的嘲笑和嘲讽之情。在这短短的一句话中竟然传递出三种思想,使得我们不得不佩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语言进行把握和拿捏时所具备的深厚的文字功底,也体现出他们的机警和智慧。
因此,通过比较研究,《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共产主义原理》和《共产党宣言》虽然都曾经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和章程,但是三者无论是在题目上、内容上,还是写作手法上都存在着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对这三个稿本进行学习研究的过程中注重把握其中的差别,从而最终更好地把握三个稿本蕴含的核心内容,领悟其传递的主要思想。
[1]阮智富:《现代汉语大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版,第208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99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4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77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3页。
[6]同上。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5页。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73页。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02-303页。
[10]同上书,第414页。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4页。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79页。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09页。
[14]同上。
[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09页。
[16]高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别史》,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387页。
[1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23页。
[1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8页。
[19]同上。
[2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