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语言特点的分析

4 《共产党宣言》语言特点的分析

首先,语句精警。《共产党宣言》高度凝练,名言叠出。由于不便于进行理论推论,以及正面的叙述,因而马克思只能用非常精练的语言来写作。他的句子简短有力,高度凝练。《宣言》中有许多精警的表述,都是流传甚广的名言。比如,“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8];“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9];“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10];“资本不是一种个人力量,而是一种社会力量”[11];“人对人的剥削一消灭,民族对民族的剥削就会随之消灭”[12];“代替那存在着同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3]。

其次,段落短促。除了第一部分“资产者和无产者”中讲资本主义周期性危机的一段外,其他所有的自然段都不长。可以说每一个段落都比较简短,有的甚至只有一行字或一句话。特别是第二部分“无产者和共产党人”中,各个自然段都短小精悍。这样一层层排下来,就让人产生一种叙事诗的感觉,或一种散文诗的感觉。这样短促的段落是符合政治宣告的要求的。因为所谓宣告,主要是大声地说出自己的观点,特别是表明自己的态度。至于支撑这些观点和态度的历史材料和理论论据,尽管十分充实,但没有必要在这里铺陈展开。当然,这不是说《宣言》中没有论证,其中还是有论证的,特别是在第一部分中,结合历史的发展作出许多理论论证。但这些论证也都是点到为止,简明扼要。

再次,节奏跳跃。《宣言》的行文是快节奏的。一句话接一句话,特别是一个段落接一个段落,论述在快速地向前推进,就像一首雄壮的进行曲,没有迟滞,更不拖泥带水。而且这种节奏推进似乎不只是在小步快走,而是在跑。因而,我们在阅读时能感受到节奏的跳跃性,感受到作者行文的跳跃式前进。《马克思传》的作者梅林曾经说过,马克思的语言像“大海的波涛”。这种比喻十分生动,也十分准确。其中还包含着丰富的意蕴,一方面,“大海的波涛”有一种阔大的画面和不息的奔涌感,是一种雄浑有力的印象;另一方面,“大海的波涛”也是跳跃性的,从海岸上望过去,大海波涛汹涌,此起彼伏,呈现一种跳跃的姿态。正因为叙述上有这种跳跃性,读者在阅读《宣言》时,特别是在初读之时,并不太容易掌握文中的思路。因此,《宣言》应该多读,而且需要先从总体上去把握。

最后,语气豪迈。《宣言》是豪迈的,是昂扬向上的。有一种强者登场之气魄,王者归来之气象。这不仅与马克思雄狮般的性格和气魄有关,更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精神状态有关。《宣言》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号角,社会主义进军的冲锋号。它的字字句句,都体现出一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即使撇开《宣言》的科学内容和语言艺术不谈,它所体现的革命奋斗的精神也具有永恒价值。马克思和恩格斯写作《宣言》的时候,一个30岁,一个28岁,是两个手无寸铁的年轻人。而当时的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正在确立自己的统治地位,并日益显示出自己的力量。但是这两个没有一兵一卒的年轻人就敢于手挽手向资本主义世界发起挑战,预言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这是何等的胆识和气魄!而这种胆识和气魄在《宣言》的字里行间得到了淋漓尽致地体现。

《宣言》不同凡响的开头与结尾,最集中地体现了这种革命的豪迈气概。开头像炸响惊雷,结尾像擂响战鼓。《宣言》一开始,让读者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直接遭到“一个幽灵”的惊吓:“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14]而在第一部分“资产者和无产者”的一开头,横空出世一句这样的论断:“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15]这一论断直接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收尾部分也是如此。马克思十分重视文章收尾,如果缺少一句重锤一般的话语,他就很少会轻易地结束行文。第一部分的收尾是:“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16]第二部分的收尾是:“代替那存在着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7]最后一部分的收尾是:“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18]可以说,不会有比这更强的收尾了。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20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99页。

[3]同上。

[4]同上书,第413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79页。

[6]同上书,第435页。

[7]《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6页。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0页。

[9]同上书,第405页。

[10]同上书,第414页。

[11]同上书,第415页。

[12]同上书,第419页。

[13]同上书,第422页。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99页。

[15]同上书,第400页。

[16]同上书,第413页。

[1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22页。

[18]同上书,第4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