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阐述了社会主义事业的科学根基
唯物主义历史观是共产党人的科学世界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基本科学依据。170年前起草的《共产党宣言》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并在深刻剖析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特殊规律、宣告共产主义革命的过程中阐发了一系列观点、论断、主张。这些阐述中的科学方法、基本观点、分析过程形成了唯物史观的理论内容,为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思维方法、理论基础、理论框架的科学根基。
首先,《宣言》阐释了阶级分析的科学方法,强调用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的思维方式科学分析人类社会。“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1]《宣言》首段指明了人类社会运行发展的一般规律:一方面,阶级对立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过去各个历史阶段,社会一直存在阶级,不同的阶级始终处在对立的状态。另一方面,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向前运行发展的表现形式和直接动力,人类社会不断在“压迫”和“反压迫”的阶级斗争中向高级社会形态发展。在分析资产阶级出现,封建社会消亡的过程中,《宣言》运用阶级分析方法科学分析了封建社会的阶级结构和阶级斗争特点。“从封建社会的灭亡中产生出来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它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2]“但是,我们的时代,资产阶级时代,却有一个特点: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3]在分析资本主义发展、消亡,宣告“两个必然”,提出共产党人革命纲领的过程中,《宣言》依然一以贯之地分析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统治形态,分析工人遭受的剥削压迫、自发斗争,分析无产阶级的诞生、联合、革命,进而提出无产阶级必然革命夺取政权,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然历史趋势。由此可见,阶级分析思维和阶级斗争学说始终是《宣言》分析社会问题、指明正确方向、提出正确行动纲领和实践主张的科学方法。这为后来唯物史观的发展完善奠定了方法论的科学基础,为正确分析人类社会形态更替和发展运行规律奠定了科学基础,为共产党人的科学社会主义征程奠定了方法层面的科学依据。
其次,《宣言》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强调人类社会形态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进程。“一切所有制关系都经历了经常的历史更替、经常的历史变更。”[4]《宣言》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先进社会形态取代落后社会形态的进程。“例如,法国革命废除了封建的所有制,代之以资产阶级的所有制。”[5]“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6]《宣言》根据这一思想论断:“现代的资产阶级私有制是建立在阶级对立上面、建立在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剥削上面的产品生产和占有的最后而又最完备的表现”[7],表明这种资本主义制度必然激化生产力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进而引发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人类经由社会主义阶段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在揭示上述人类社会发展演进过程的同时,《宣言》强调社会形态更替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进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现象。“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8]一方面,共产主义革命并不是说共产党人本身宣扬暴力,而是说革命是顺应人类历史运行发展规律而生,是共产党人在历史规律下所做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革命要遵从规律,从实际出发,不能超越历史阶段,必须在“历史条件成熟”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人类历史向更高社会形态发展,并根据历史条件的实际特点制定行动纲领、革命策略。《宣言》的这些阐述内容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为共产党人科学看待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正确论断、准确把握时代特征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进而夯实了科学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根基。
最后,《宣言》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消亡的特殊规律,据此提出无产阶级革命纲领。“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9]《宣言》一方面肯定了资本主义取代封建社会对发展生产力的积极作用,指出资本主义使生产高度集中,飞速推动生产力发展,为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带来变革。另一方面,《宣言》同时又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的内在规律。“只要指出在周期性的重复中越来越危及整个资产阶级社会生存的商业危机就够了。……社会突然发现自己回到了一时的野蛮状态;仿佛是一次饥荒、一场普遍的毁灭性战争,使社会失去了全部生活资料;仿佛是工业和商业全被毁灭了。”[10]从社会层面分析,随着社会分工的加深和生产集中化、经济活动世界化,生产力越来越具有社会属性,但生产资料却归私人占有,这使资本主义出现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并且在“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11]时,使“整个资产阶级社会陷入混乱”[12]。从个体层面分析,资本过度集中、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生产用于“资本增殖”而不是改善生活,沦为“雇佣劳动”的工人内部相互竞争导致劳动力价格下降,剥削加剧,绝大多数产业工人因此生活困苦,这必然激起工人的自发反抗。当“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13]时,共产党人使无产阶级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进而废除资产阶级所有制,经由社会主义阶段实现共产主义。《宣言》的这些阐述包含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事业历史性的行动纲领和革命主张。这虽然是围绕分析资本主义特殊规律展开,针对资产阶级统治下的无产阶级革命而宣说,但也从普遍意义上体现了唯物史观的一般理论框架,为共产党人分析不同时代的具体问题、研究制定社会主义事业时代性的行动纲领和实践主张提供了科学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