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期权定价模型
2025年09月26日
四、期权定价模型
20世纪70年代,在APT之外,资产定价理论的一个重要发展是期权定价模型的提出。Black和Scholes(1973)发表了题为《期权和公司债务定价》的论文,首次给出了具有解析解的欧式股票期权定价公式,这就是著名的Black-Scholes期权定价公式。同年,Merton发表了《理性期权定价理论》,提出了与Black-Scholes类似的期权定价模型,并做出了一些重要的扩展。由于Merton对期权定价理论所作出的贡献,Black-Scholes期权定价公式又称Black-Scholes-Merton期权定价模型。Black-Scholes-Merton期权定价模型的基本原理是无套利原则,核心思路是投资者总是可以构造一个标的股票和无风险债券的适当组合,使得这个组合的收益与期权在到期日的收益完全相同。这一组合也称合成期权或人造期权。既然合成期权的收益与原期权的收益相同,那么根据无套利定价原则,两者的价格就必须相同,因此,只需对此合成期权进行定价,就可得到对原期权的定价。
紧随着Black-Scholes-Merton模型,期权定价的研究得到了延伸和发展。其中,有重要影响的是Cox,Ross和Robinstein(1979)提出的二项式定价理论。二项式定价理论的原理与Black-Scholes-Merton期权定价模型的原理一样,在考虑很短的时间段时,两者会得出一致的期权价格,但相比较而言,二项式定价理论可以用于更广泛的衍生工具的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