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获得安全感
曾经有心理学家说过,对于几个月的孩子而言,父母无论怎么宠爱他们都是不为过的。很多父母担心因为太过溺爱孩子,会使孩子变得骄纵任性。实际上,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安全感是最重要的。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也要给予孩子安全感。如果孩子在幼年时期没有获得安全感,那么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就会非常惊慌,非常无措。有一些父母为了锻炼孩子走向独立,就让尚在襁褓之中的孩子长时间哭泣,而不给孩子任何安抚。父母根本无法了解孩子在哭泣的过程中内心感到多么绝望和无助。
安全感的建立需要父母兼顾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孩子必须吃喝拉撒才能够生存下来,新生命呱呱坠地之后,父母就要肩负起照顾新生命的重要任务。他们会竭尽所能地为新生命提供更好的成长条件,与此同时,他们还会关注到孩子心灵的成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现代社会中,大多数孩子都可以吃饱穿暖,所以所谓的安全感,更多地侧重于心灵上的安全与充实。
三岁之前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关键时期,很多父母因为忙于工作,会把孩子送到农村交给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帮忙照顾,也有些父母虽然和孩子在一起生活,但是因为早出晚归,所以很少有机会陪伴孩子。如果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缺席,孩子就会感到内心空虚,也更加缺乏安全感。安全感不仅仅能让孩子感到幸福和快乐,也关系到孩子在成长中的方方面面。例如拥有安全感的孩子更信任他人,能够与他人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对他人则特别不信任,甚至会以恶意来揣测他人,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再如,拥有安全感的孩子情绪非常稳定平和,他们知道不管什么情况下父母都会保护他们,因而心里感到很踏实,没有安全感的孩子则会情绪波动很大,而且会对他人持有怀疑的态度,哪怕看到他人在窃窃私语,也认为他人是在说自己的坏话。这些都是安全感给孩子带来的影响。
那么,安全感是与生俱来的吗?当然不是。安全感是孩子对于周围的人和事情的一种感受,也就是孩子对周围世界的印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安全感是孩子出生之后在后天成长的过程中形成的。知道安全感这么重要,很多父母都会急于求成地帮助孩子获得安全感,也会无微不至地照顾和关爱孩子,误以为这样孩子就能够感到安全。其实,他们只关注到孩子生理上的需求,却没有关注到孩子心理上的需求。对于孩子而言,父母的陪伴是更为重要的。父母即使忙于工作,也应该抽出时间来陪伴在孩子的身边。有一些孩子因为内心的感情没有得到满足,所以会出现恋物情节。例如,他们会将自己喜欢的毛绒玩具抱在怀里,不管做什么事情或者去哪里,都始终抱着这个玩具,这也是孩子没有安全感的表现之一。
有一些父母误以为孩子在小的时候,只需要满足吃喝拉的需求,却从没有想过小小的生命还没有独立行走,一时还不能主宰自己的身体,那么他们每天除了吃喝玩乐,要如何打发漫长的时光呢?父母如果不能陪伴在孩子身边,而任由孩子度过这漫长的时光,那么孩子就会感到内心空虚。总而言之,父母要想给孩子安全感,就要从各个方面关注孩子,帮助孩子,这样孩子才会快乐充实。
因为爷爷奶奶在遥远的东北,姥姥姥爷又在帮舅舅家里带孩子,所以可可从出生之后就由妈妈亲自带。然而,妈妈几个月的哺乳假期很快就结束了,只好找了一个保姆来帮忙带可可。可可非常乖巧,保姆每天在妈妈上班之前来到家里,整个白天都得照顾可可,等到妈妈下班之后,保姆就把可可交给妈妈照顾,自己则会下班回家。这样一来,可可经常一整天都见不到妈妈,又因为爸爸长期在外地工作,所以可可对爸爸的印象也很淡。
很快,妈妈就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保姆因为担心可可到户外去玩耍会磕碰到,所以每天白天都带着可可留在家里,给可可看电视,让可可吃零食。渐渐地,可可越来越胖,而且特别懒惰,不愿意运动。后来,妈妈带着可可去一个朋友家里玩的时候,朋友提醒可可妈妈:“可可运动起来身体有些不协调。”妈妈这才意识到可可的户外活动量太小了。
虽然妈妈几次三番地提醒保姆白天要带着可可去楼下玩一玩,但是保姆却依然自行其是。后来,在可可20个月的时候,妈妈把可可送到了托管班里,至少托管班的老师会带着孩子们晒太阳。然而,妈妈没有想到可可才20个月,已经和保姆非常熟悉了,现在妈妈突然把她送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面对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学和陌生的环境,可可承受的心理压力很大。
在刚刚到托管班的三个月时间里,可可每天都抱着自己的水杯坐在教室的角落里。因为教室里有实时监控,妈妈每当看到可可抱着水杯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的时候都觉得特别心疼。妈妈只好给老师买礼物,希望老师能够更多地关注可可,带着可可一起玩。然而,可可很排斥老师靠近她,她只想自己安全地坐在那里。无奈,老师只好放弃了这样的尝试。
整整三个月之后,可可才改变了这样的做法,终于和同学们熟悉起来,在下课的时候也能和同学们玩了。妈妈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可可为何要抱着水杯坐在教室的角落里呢?这是因为她缺乏安全感。对她而言,在面对陌生的同学、老师和环境的时候,只有水杯是她所熟悉的,那是她在家里使用的水杯。她很害怕,又找不到妈妈,所以只能把水杯当成自己心理和情感的寄托,这很像一个即将溺水的人抓着救命稻草不撒手,充分表现出可可内心的绝望和无助。
父母切勿只关心孩子成长的生理需要,也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和情感需求。青春期的孩子虽然已经比幼儿长大了很多,而且具备了自我照顾的能力,但是他们依然需要安全感。虽然他们不会像可可刚去幼儿园那样感到孤独和无助,但是他们毕竟也是孩子,在面对生活中各种变故的时候,他们内心尽管惶恐,却碍于面子而不敢说出来。例如,很多爸爸妈妈因为感情破裂想要离婚,那么孩子作为夫妻共有的重要家庭成员,就会面临家庭的破裂。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因为父母的婚姻出了状况而感到压力,也会缺乏安全感。
孩子不管长到多大,在父母眼里都始终是孩子。不管是对于年幼的孩子,还是对于青春期的孩子,父母都要给予孩子安全感,这是我们对孩子应该尽到的义务,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