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孩子
如果说孩子小时候喜欢接受父母的安排,也会按照父母的安排去做一些事情,与父母其乐融融相安无事,那么在进入青春期之后,这种情况就会突然发生转变。这是因为青春期的孩子正在从童年走向成年,在此过程中,如果父母不能尊重他们,不能给他们成长的空间,那么他们就会因为被父母控制而导致心理压抑,甚至做出对抗的举动。
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已经习惯了照顾孱弱的生命,而忽略了这个小小的生命已经不断地成长,变得越来越强壮,而且形成了自我意识。这样一来,孩子要独立和父母想继续掌控的心理之间就发生了不可协调的矛盾,这也是青春期的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
相对于孩子的成长,父母显然有些落后了,孩子已经想要更快地走向独立,而父母却还停留在孩子离开自己就不能活下去的思想状态中,这当然是严重的滞后。父母要认识到,青春期的孩子喜欢自己做主,父母要尊重孩子,也要对孩子放手,把很多事情的决定权都交还给孩子,才能与孩子更好地相处。
有些父母也许会说孩子还小,还不能做出明智的判断和选择,如果因此而导致自己承受损失,那就是得不偿失的。的确如此,孩子还没有掌握成人那么多的知识,也没有积累成人那么丰富的经验,在此基础上,父母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帮助和引导,而不是完全地替代他们去做所有的事情。人生的道路是非常漫长的,父母也许可以陪伴孩子走过一程,却不可能代替孩子走完人生的全程,所以父母要以端正的心态看待孩子的成长,也要随着孩子能力的增强及时对孩子放手,这样,父母与孩子的相处才会和谐融洽,孩子也才能在父母放手后迅速成长。
进入了初二之后,学校里要组建篮球队,程程很喜欢打篮球,但是妈妈对此却表示反对。程程的身高很高,已经有一米八了,而且他长得很瘦,身体非常轻盈,就连体育老师都说程程是个打篮球的好苗子。然而,妈妈认为打篮球会影响成学习,而且打篮球万一发生碰撞,还有可能导致骨折,那就更影响学习啦,所以妈妈坚决反对。
对于妈妈的反对,程程认为毫无理由。他不明白妈妈的担忧,也不接纳妈妈反对的理由,为此,他背着妈妈报名参加了学校篮球队。每到周末的时候,他就会以各种借口溜出家门,与好朋友们约着一起去篮球场上挥汗如雨。就这样,程程一直在和妈妈打游击,终于把篮球作为自己的爱好发展起来了。
学校里组织篮球比赛,程程和队友们在赛场上不停地奔跑,灵活地抢球、传球,终于赢得了比赛。妈妈作为嘉宾也观看了比赛,看到程程在赛场上那么充满活力,有那么精彩的表现,妈妈特别震惊。她对在一旁爸爸说:“真没想到程程的篮球打得这么好!”爸爸得意洋洋地说:“这都要归功于我呀,你可坚决反对他打篮球的,要不是我给他打掩护,他哪里有机会去练习打篮球呢,球技也不会这样突飞猛进地提升!”听到爸爸的话,妈妈白了爸爸一眼,心里却认为爸爸说得很正确。
当青春期的孩子打定主意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父母的反对并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尤其是当孩子认为自己要做的事情是正确的,而且很有意义的时候,父母与其强制孩子或者禁止孩子,还不如支持孩子,这样至少可以跟孩子站在同一战线上,赢得孩子的信任,也可以更多地了解孩子真实的想法。对于孩子那些并不是违法乱纪的行为,父母应该对孩子表示支持。父母切勿试图控制孩子,掌控孩子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这样就会与孩子处于对立状态。
孩子如果不听父母的话,与父母对抗,那么亲子关系就会非常疏远;孩子如果凡事都听从父母的话,顺从父母的意思,那么渐渐地就会失去个性,变得唯唯诺诺。显而易见,这两个结果都是父母不想看到的。明智的父母面对青春期孩子坚定不移地想做一件事情时,会把选择权交还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分析,权衡利弊,做出明智的选择。当然,与此同时,父母也要告诉孩子,对于自己的选择必须承担后果。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做事情很冲动,不计后果,就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过责任。父母要有足够的狠心,当孩子因为固执己见而犯下一些错误,不得不承受后果的时候,父母要让孩子独自承受后果,这比父母对孩子的说教更有用。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没有选择的能力,实际上孩子并非没有选择的能力,而是没有选择的机会,也没有选择的权利。当父母把选择的机会交还给孩子,让孩子拥有选择的权利,孩子就会在一次又一次选择的过程中提升选择的能力。渐渐地,他们从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到考虑问题越来越全面,甚至能够做出最优化的选择,这是孩子成长的过程,不但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而且对于孩子的人生也有深远的影响。
有些父母对把选择权交给孩子产生了误解,他们认为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实际上就是无原则地迁就和满足孩子。毫无疑问,这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把选择权利交给孩子,让孩子自己作出选择,孩子要经过理性的思考来权衡利弊,并且要做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准备。如果父母只是迁就孩子,就会纵容孩子的任性,即使知道孩子的要求是不合理的,也会满足孩子,这样将直接导致孩子越来越骄纵,使孩子不会进行理性的思考。由此可见,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与迁就孩子是完全不同的。
孩子的选择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如何才能提升孩子选择的权利,让孩子为自己的事情做主呢?如果父母突然之间让孩子为自己的一切事情做主,孩子显然很难有好的表现,所以父母在培养孩子选择能力的时候,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对于那些与孩子有关的事情,父母要征求孩子的意见;对于家庭中的很多事物,父母要认识到孩子是家庭中重要的成员,也要征求孩子意见,或者采纳孩子的建议。
父母如果担心孩子不能作出明智的决定,那么可以引导孩子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例如,让孩子分析一件事情的优势和劣势,分析一件事情的好处和弊端,也要分析一件事情有可能引起怎样的后果。在刚开始时,孩子考虑问题难免会丢三落四,但是如果父母坚持引导孩子,也帮助孩子进行权衡,孩子考虑问题就会越来越全面。在此过程中,父母只是为孩子提供辅助,而不要喧宾夺主,也不要强迫孩子必须服从父母。
需要注意的是,当孩子作出选择之后,父母不要干涉孩子的选择。有些父母一旦预见孩子的选择有可能引起不好的结果,马上就想要说服孩子改变选择,实际上,这样的做法会让前面的所有努力都付诸东流。既然给了孩子选择的机会和权利,那么就要让孩子按照自己的选择去做一些事情。既然是选择,就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成功了,当然皆大欢喜;失败了也没关系,因为这样的失败可以让孩子拥有更多的经验,也可以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更多可以参考的经历。所谓不经历无以成经验,孩子只有亲身经历很多事情,才能学会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负责,才能够逐渐地成长起来。
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心理很强,父母如果没有事实作为依据就想说服孩子,那么孩子往往很难听从。即使父母预见到会有什么样的问题,孩子也未必愿意听从父母的建议去改变自己的选择。既然如此,父母不如顺从孩子的选择,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做,当孩子真正受到了教训,他们对于此事就会印象深刻,而且他们会竭力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对于孩子而言,这何尝不是一种成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