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孩子的兴趣,发展孩子的特长

尊重孩子的兴趣,发展孩子的特长

近些年来,关于教育的口号层出不穷,最为流行的就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在起跑线上早一分或者是晚一秒,并不会影响孩子最终的结果。毕竟人生不是百米冲刺,起跑就决定了最终的结局,所以父母对于孩子的学习要怀有正确的态度,端正心态,而不要急功近利。很多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他们甚至给几个月的孩子报名参加亲子活动班,给幼儿园的孩子报名参加各种特长班,让孩子小小年纪就失去了自由成长的空间,每天都跟随着父母奔波在课外班之间。这么做,父母会感到非常疲惫,孩子更是压力山大。

近些年来,各种各样的课外班、兴趣班、培训班如同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而且发展得非常快速,都是因为父母盲目跟风。他们根本不在乎孩子真正喜欢什么,也不尊重孩子的意愿,而只知道花费重金给孩子报名参加各种班。那么,孩子们真的能够如同父母所期望的那样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学习上各个科目都非常擅长吗?当然是不可能的。

每个孩子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他们不可能面面俱到,把父母报的所有班都学得非常好。此外,每个孩子的天赋也是不同的。有些孩子擅长画画,有些孩子擅长唱歌,有些孩子喜欢安静,有的孩子喜欢运动。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天赋和特长,培养孩子的兴趣,而不要总是强求孩子在每个方面都得到最大的进步,这样不仅违背了让孩子发展特长的初衷,而且还会损害孩子对于学习的兴趣,使孩子苦不堪言。

如果孩子小的时候还不知道自己对什么东西感兴趣,父母可以让孩子尝试不同的兴趣班,从而发现孩子真正的兴趣所在。在到了初中之后,孩子进入了青春期,随着不断成长,他们的思考能力越来越强,对于自身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渐渐地就会知道自己有哪些特长,适合参加什么兴趣班,也知道自己应该发展哪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初中的孩子而言,强迫显然已经不能够让他们顺从,明智的父母会尊重孩子,与孩子进行积极的沟通,从而了解孩子的兴趣所在,这样在发展孩子的特长时才能事半功倍。

父母需要知道的是,孩子的天赋并不是后天培养起来的,而是他们天生在某些方面就很擅长。如果能够把孩子的天赋发展成为特长,那么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就会更快乐,当然,特长可不是在短时间之内就能够培养出来的,孩子必须付出漫长的时间,坚持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才能够循序渐进地进步。有一些东西坚持起来是非常难的,例如孩子弹钢琴。钢琴的练习是很枯燥的,很多孩子都不能坚持下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孩子又很排斥和抵触学习钢琴,那么他们如何能够始终坚持如一呢?所以,父母在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特长时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愿。

当通过观察知道了孩子真正的兴趣所在之后,父母才要集中精力来发展孩子的特长。有些父母恨不得让孩子把每一门课程都学得很好,这显然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别说是孩子,就算是成人,也不可能真正做到全面发展。我们要观察孩子真正感兴趣的东西,我们要了解孩子的意愿,我们要能够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我们要把选择的权利和机会交还给孩子,让孩子为自己的成长做主,让孩子收获快乐的成长。

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父母会进入一个误区,那就是对于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他们会不由分说地强加到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够代替他们实现梦想。这显然违背了教育孩子的初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父母的人生理应由父母负责,孩子的人生理应由孩子负责。父母不要剥夺孩子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对于自己没有完成的梦想,父母应该自己努力去实现,而不要强求孩子。

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提升素质,培养兴趣,会为孩子选择学习那些技术含量高的特长项目。如果孩子在这些方面没有天赋,未免是强人所难了。实际上,兴趣爱好理应让孩子感到轻松,也很愿意去做,所以在培养和发展孩子的兴趣爱好时,应该不分高低贵贱。在为孩子选择兴趣班或者特长班的时候,要以孩子是否感兴趣为首要的标准,在此基础之上,孩子才能坚持学习,获得成长。

随着渐渐成长,孩子的思考能力越来越强,他们也会更加明确自己的喜好。那么,在培养孩子的特长时,父母要更加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也要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做感兴趣的事情,即使再辛苦,孩子也不会觉得累,即使再枯燥,孩子也能坚持下去。被强迫着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哪怕有很好的条件,也得到了父母的支持,孩子也未必能够始终如一。由此可见,父母的尊重和爱才能让孩子扬起特长的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