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条件地接纳和深爱孩子
面对着已经十几岁的孩子,你还能想起来刚刚得知小生命存在的时候那种喜悦的心情吗?在当时,你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小生命能够健康地成长,能够顺利地来到人世间。等到新生命呱呱坠地之后,看着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小人儿,你最大的愿望是希望他不受病痛的折磨,每天都开开心心的。孩子进入幼儿园,你最大的愿望是希望孩子能够结交更多的小朋友,在同龄人的陪伴下快乐成长。然而,等到孩子进入小学,你原本不带任何附加条件的爱在不知不觉之间发生了变化,甚至连你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种变化的产生。你开始对孩子提出很多的期望,你期望孩子在学习上有优秀的表现,你希望孩子在同龄人之中能够更加出色,你期望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学会更多的技能。总而言之,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最出类拔萃的。当孩子的表现与你的期待之间有着一定的差距时,你不知不觉之间就会对孩子感到失望,与此同时,你也并没有放弃对孩子提出更高的要求,你希望孩子能够完成你没有完成的梦想,你希望孩子能够做成你没有做成的事情。有一些传统的家庭中,父母还会希望孩子能够光耀门楣。不得不说,这些沉重的希望压垮了孩子稚嫩的肩膀,让孩子不堪重负。
每一个父母都认为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爱孩子的人,但是他们的爱却已经渐渐地沾染上了世俗的气息,也从无条件的爱变成了有条件的爱。要想让孩子获得安全感,父母就要无条件地接纳和深爱孩子,让孩子知道不管他们犯了什么错误,不管他们表现得能否让父母满意,父母始终都爱着他们,也始终愿意为他们提供最强力的支持。父母只有给予孩子这样的信心,孩子在遇到各种难题的时候才会主动地向父母求助。反之,如果父母总是对孩子各种不满意,孩子在表现不好的时候根本就不敢面对父母,那么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又如何会信任父母呢?
除了对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之外,有些父母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看到孩子顽皮捣蛋,还会因为一时愤怒而说出一些恐吓孩子的话。例如,有些父母会吓唬孩子“你再不听话,我就让警察叔叔把你抓走”“你再不听话,妈妈就不要你了”“你再不听话,爸爸就把你送到奶奶家去,再也不把你接回来”。这样的话对父母而言也许是兴之所至,为了恐吓孩子随口说出来的,但是对于孩子而言,他们却会感到特别恐惧,因为孩子并不能判断爸爸妈妈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目的真的是做到这件事情,还只是为了吓唬他们。又因为孩子还不能独立地生存,他们必须依赖父母才能生存下来,所以可想而知父母这样不负责任的话,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有多么大。
不可否认的是,孩子的确是非常淘气的。如果没有养育过孩子,我们也许会在跟孩子短暂相处的时间里非常喜欢孩子,但是当自己真正负责养育孩子,并且要照顾孩子的各个方面时,我们就会知道孩子是一个多么麻烦的小生物。他们不会像机器人一样听从指令,甚至哪怕父母打骂他们,他们也只能在短时间之内管好自己,而马上就会把父母刚刚教训他们的事情完全抛之脑后;他们还是一个会活动的生命体,这就让父母监管他们变得更困难。
孩子的生命那么脆弱,父母必须全方位地照顾孩子,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父母稍有疏忽,孩子就有可能受到致命的伤害。在此期间,父母还要做到无条件地接纳和深爱孩子,这对父母的要求真的很高。正是因为肩负着这样沉甸甸的责任,父母才应该时刻反思自己,也知道父母对于孩子意味着什么。
很多父母都抱怨孩子不知道感恩,却不知道孩子们有多么深爱和依赖父母。对于孩子们而言,家就是他们的整个世界,父母就是他们仰仗和赖以生存的天地。如果父母对孩子说出恐吓的话,让孩子感到内心恐惧,让孩子时刻都害怕自己会失去父母,那么孩子就不会有安全感,甚至会因此而陷入焦虑的状态之中。
青春期的孩子是非常敏感的,对于他们而言,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们产生一定的作用。对于青春期的孩子,父母要三思而后言。三思而后行,这是因为一句话说不好,就有可能在孩子的心中掀起波澜,尤其是当孩子表现不好或者犯了错误,或者在学习上的表现不能让父母满意的时候,父母更不要表现出嫌弃的意味,而要坚持正面管教的方法,与孩子积极地沟通,告诉孩子如何做会更好,而不要挖苦、讽刺和打击孩子。这些都会让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疏远,也会让孩子不愿意与父母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