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软弱,青春期孩子才能更加坚强
很多父母都发现了一个怪象,那就是孩子是典型的窝里横。在家里,他们天不怕地不怕,哪怕父母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他们也完全不以为然,是不折不扣的小霸王。但是一旦走出了家门,到了学校里,或者是在社会环境中,孩子就畏畏缩缩、胆小怯懦,即使被他人欺负了,也只会忍气吞声,根本不敢反抗。孩子们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其实,孩子们的变化还不止如此。
有的孩子在家里非常开朗,也很喜欢说话,常常积极地和爸爸妈妈沟通。但是一旦走出家门,他们就变得沉默寡言,根本不愿与别人搭话,哪怕是有人问他们什么问题,他们也只是以简单的一两个字做出回答。还有的孩子小时候特别顽皮淘气,到了十几岁的时候,却突然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非常乖巧安静,这让父母感到无所适从。也有的孩子小时候很乖巧听话,但是在进入青春期之后就变成了混世魔王,处处和父母作对,哪怕明知道父母所说的是对的,也不愿意听从父母的话。孩子们为何会出现这些变化呢?这些变化都是随着孩子进入青春期才出现的,所以父母要了解孩子的青春期,要知道孩子在青春期的各种表现,也理解孩子在青春期的情绪反应,这样才能引导孩子有更好的情绪表现。
每个孩子在进入青春期之后都会有一定的变化,有些孩子从勇敢变得软弱,有的孩子从软弱变得勇敢。父母当然都希望青春期的孩子更加坚强勇敢,那么就要从家庭教育着手,引导孩子的性格朝着好的方面发展。在家庭教育中,如果父母的教育过于强势,总是居高临下地对孩子发号施令,并且要求孩子严格遵守命令,那么孩子就会渐渐地养成对父母言听计从的坏习惯,失去主见,凡事都听从父母的意见,也变得越来越软弱。如果父母总是过度保护孩子,不管有什么问题都帮助孩子解决,不管有什么事情都代替孩子去做,那么这就相当于剥夺了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孩子在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下,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一旦离开了父母的身边,他们就会感到惊慌失措,就不能靠着自己独立完成事情。所以父母要意识到,孩子的性格并不是天生就软弱,只是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有没有机会锻炼自己的性格,培养自己的勇气,他们的性格才会变得越来越软弱。
从智商的角度来说,孩子即使性格软弱,也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能力比那些性格坚强的孩子差。但是社会生活是非常残酷的,如果孩子的性格软弱怯懦,那么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他们就会缺少冲劲,也会受到挫折。因为他们的竞争意识比较差,所以他们在社会竞争中会处于落后的状态。再加上社会生活的节奏是很快的,所以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很差,这就导致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处于劣势。青春期是让孩子步入成年的预备期,当父母发现青春期的孩子性格软弱时,就应该引导孩子变得越来越勇敢坚强,这样孩子将来才能够成长得更快,内心也会变得越来越强大。
首先,在家庭生活中,父母要给对孩子放手,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十几岁的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可以做到基本自理,如果他们依然要依靠父母的照顾才能生存,这只能说明他们的自理能力非常差。因为对自己没有信心,不知道自己能否照顾好自己,孩子就会畏缩胆怯。所以父母要及时对孩子放手,不要始终认为孩子是那个需要照顾的小生命,而是要看到眼前的孩子已经变成了一个大小伙子,要相信孩子有能力照顾好自己,也要抓住各种机会促进孩子的能力发展。
其次,父母要保持更新教育观念。大多数孩子之所以性格软弱,就是因为父母对他们过度保护,过度溺爱,也让他们对父母过度依赖。要想让孩子不再软弱,父母就要让孩子独立去面对一些事情。此外,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不要动辄就以粗暴的教育方式对待孩子,压迫孩子。孩子必须在家庭生活中得到父母的尊重和平等对待,才会变得自信,也才会在成长中有更为坚强的表现。
再次,帮助孩子克服害羞的心理状态。正常限度下的害羞会让孩子处于适度的紧张状态,有更好的表现。如果孩子害羞已经超过了正常的限度,影响了正常的生活,使孩子在人际交往中面临无法逾越的障碍,那么父母就要干预孩子的害羞状态,多多鼓励孩子与陌生人交往,经常给孩子机会在众人面前讲话。随着坚持锻炼,孩子的勇气会得以增强,也会有更出色的表现。
最后,青春期的孩子敏感、自尊,他们非常看重他人的评价。父母要引导孩子形成自我评价和自我认知的能力,而不要让孩子过于在意他人的看法。一个人即使再优秀,也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和喜爱。反之,一个人也不可能喜欢自己所遇到的每一个人。所以孩子既要从谏如流,让自己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也要坚持做好自己,保持真我本色。只有在这两者之间保持平衡,孩子才能既保持个性,又融入团队;既坚持做好自己,又赢得更多人的接纳和喜爱。
只有坚强乐观自信的孩子,才能快乐地走过青春期。如果孩子自卑胆怯软弱,那么面对特殊的青春期,他们的表现往往是令人堪忧的。在青春期里,孩子不仅生理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的心理和情绪上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父母要多多关注孩子,理解孩子,要始终陪伴在孩子的身边,给孩子更多的勇气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