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远离社会上的闲杂人等

让孩子远离社会上的闲杂人等

孩子一直在学校的单纯环境中生活,他们对于社会的险恶是毫无了解的,尤其是在父母对他们照顾得无微不至的情况下,孩子们从来没有受到伤害,所以也就没有切身的体会和教训。在有机会与社会上的不良青年相处的时候。孩子们很容易就会受到不良青年的影响,看到不良青年不必遵守学校的规矩,也不必每天都辛苦地学习,孩子们往往非常羡慕。这个时候,如果不良青年居心叵测地对孩子们进行误导,孩子们就很容易上当受骗。

对于很多家长来说,他们对孩子交朋友这件事情是非常重视的。他们希望孩子结交对自己的成长有利的朋友,而不希望孩子与那些狐朋狗友交往。但是一旦孩子与社会上的不良青年混在一起,父母想对孩子开展教育就会更难。在青春期,孩子已经不愿意凡事都听从父母的指令,他们更渴望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子,更渴望拥有自己的独立生活。所以他们会把父母排除在圈子之外。这真应了那句话——可怜天下父母心。一旦看到半大不小的孩子脱离了自己的管束,离开了自己的身边自由自在地去成长,他们就很担心孩子会受到不良诱惑,会走入歧途。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父母们往往会对孩子严防死守,他们坚决禁止孩子和社会青年交往,他们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把孩子每一分钟的时间都计算得很精确,例如孩子几点放学、几点应该回到家里、孩子出门多长时间、要做什么事情。如果孩子到点没有回来,父母就会马上打电话询问孩子在哪里。父母这样的管教看起来是密不透风的,足以隔绝社会不良青年对孩子的影响,但是实际上,父母长期这样严格管控孩子,会让孩子感到压抑,产生逆反心理,也让孩子恨不得马上就脱离父母的管束,所以反而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除了为了反抗父母过于严格的教育,有些孩子与社会青年交往纯粹是因为好奇。社会青年所过的生活是自由散漫的,而且会做出一些出格的行为,这让原本非常乖的孩子感到新鲜有趣,他们从来没有体验过这样放纵的生活,也不知道人心有多么险恶,所以就会在不知不觉间被社会青年所吸引。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把握好一个度,既不要对孩子过于严格地管束,也不要对孩子完全放手不管。否则,孩子在成长中就会踏上异常的轨道。当然,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也不是通过简单的说教就能实现的。有些父母会唠唠叨叨对孩子说个没完,这会引起心理学上的超限效应,使孩子更是故意与父母作对。也有些父母会与孩子不停地沟通,希望孩子能够听从父母的话,但是结果往往不能如愿。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脾气秉性。以及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对孩子加以引导。遇到问题的时候,父母要和孩子统一战线,带着孩子一起进行剖析,从而教会孩子区分和辨别是非险恶。

在教育孩子远离社会上闲杂人等的过程之中,父母不要进入误区。首先,父母要多多关爱孩子。孩子如果在家庭生活中感到很寂寞,就会想结交更多的朋友,也很容易受到不良青年的诱惑。父母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要真正表现出对孩子本身的关爱,也要理解和尊重孩子。

其次,不要告诫孩子不能与陌生人说话。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面对陌生人,与陌生人交往,也是孩子必备的生存技能。如果在青春期,父母告诫孩子不能和陌生人说话,不能接近陌生人,那么在长大成人之后,孩子在踏入社会见识到各色人群时,未免会很不适应。

社会竞争非常激烈,人际交往能力已经被提升到很高的高度,在很多行业里都需要具有良好的社交能力才能吃得开,所以父母要让孩子适度与陌生人交往。只是要提升孩子的安全意识,让孩子提高警惕,不接近那些品质恶劣的人。此外,也不要被人们完美的表象所迷惑。

养育孩子从来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父母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往往都提着心吊着胆,生怕孩子会遇到危险,又担心始终把孩子圈养起来,孩子不能适应外面的广阔天地。只有在这两者之间取得平衡,孩子才能获得成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