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缺乏关爱,才会自残
看到自残这两个字,相信很多父母都会感到特别紧张。尤其是当看到孩子自残,父母总是又恐惧又心疼。那么,孩子为什么会自残呢?所谓自残,是指人故意伤害自己的身体。从生理的角度来说,伤害自己的身体一定会感到非常疼痛,但是,如果人在情感上或者在心理上因为承受压力而感受到远远大于生理疼痛的痛苦,那么,人就会通过生理上疼痛的方式来进行情感上的自我宣泄。青春期的孩子之所以会自残,是因为他们感到委屈烦闷,或者是因为他们从来不被关注和重视。
青春期孩子自残的行为,常见的有挨冻、绝食,也有一些孩子的心理疾病非常严重,他们甚至会用一些工具来伤害自己,或者是结束自己的生命。对于父母而言,孩子一旦发生这样的事情,父母是很难承受和接受的,也会感到特别痛心。要想避免这种行为的发生,父母就要知道孩子为何会进行自残,从而才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预防和干预。
第一,孩子进行自残有可能是因为患上了心理疾病,很多孩子因为心理疾病而饱受折磨,为了缓解心理上的痛苦,他们必须通过自残的方式缓解压力。例如,有些孩子患上抑郁症、社交恐惧症、强迫症等,偏偏父母对于这些疾病并不了解和关注,也没有意识到孩子处于异常的状态,这样就无法给予孩子更多的帮助。从这一点上来看,父母应该多多了解孩子的异常行为,知道孩子在很多行为背后隐藏的心理原因,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
第二,孩子因为快速成长,所以身体也会分泌各类激素,激素水平的不稳定会让孩子的情绪容易冲动,有可能因为一时冲动做出自残的行为,伤害自己的身体。
第三,孩子会盲目地模仿他人。很多孩子都很希望融入同龄人的群体,为了能够得到同龄人的认可,他们会学习同龄人的一些举动,又因为并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他们会出现盲目从众的行为。例如在一个群体中,一些孩子会纹身,并用烟头烫伤自己,给自己的身体留下疤痕,以此作为炫耀的资本。其他孩子在看到同伴这样的举动之后,也会想要这么做。
第四,家庭环境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使孩子承受过大的压力,因而产生自残的变态畸形心理。很多孩子因为父母离婚,认为自己没有完整的家庭,因而感到非常自卑,也有的孩子被父母抛弃,生活在孤儿院或者是其他场所里,也会感到内心痛苦,因而也会选择自残来释放压力。
不管孩子因为什么原因出现自残的行为,父母都要了解孩子自残的原因,明确孩子自残的原因,这样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多多与孩子沟通,要尊重和平等对待孩子,这样才能打开孩子的心扉,获得孩子的信任。孩子只有信任父母,才愿意把很多不快都告诉父母。有心理学专家认为,青春期是孩子的心理断乳期,在这个时期里,孩子从少年走向成年,他们要脱离父母,独立面对生活,这也使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还会感到落寞。父母应该关爱和尊重孩子,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和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孩子帮助,安抚孩子的内心。
在了解孩子自残的真正原因之后,父母要对症下药,根据孩子的心理需求,帮助孩子减轻自残的冲动。例如,有些孩子是为了吸引父母的关注才会自残,那么父母一定要放下手里的事情,尽量多陪伴孩子,给孩子爱与温暖;有的时候,父母自残是因为想要要挟父母,例如有的孩子在被父母没收了手机之后冲动地跳楼,他们肯定没有想到跳楼会造成的严重后果,轻则伤筋断骨,重则失去生命。他们只是想以这样的方式来与父母谈条件,让父母妥协。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很多行为的严重后果是不可逆的,这样孩子才会更加珍惜生命。当然,在对孩子进行管教的时候,也要把握好合适的度,选择正确的方式方法,对孩子起到引导的作用,而不要与孩子硬碰硬,激发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否则孩子就会做出更加极端的举动。
虽然孩子自残的行为让父母非常担忧和心疼,但是,当孩子真正做出自残的行为或者是表现出自残的倾向时,父母不要因此就责骂孩子或者强制孩子。对于孩子的自残行为,父母应该端正态度,以合适的方式去应对。很多孩子在自残之前并不知道会导致多么严重的后果,那么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后果的严重性;有一些孩子在面对自身的成长时有很多困惑,那么,父母应该教会他们通过正常的渠道寻求帮助,而不要以这种极端的方式把自己逼入绝境。最重要的是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能够尊重和平等对待孩子,要赢得孩子的信任,这样孩子在有问题的时候才会愿意和父母沟通,也才能够得到父母及时有效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