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青春的躁动,孩子要学会控制情绪

对于青春的躁动,孩子要学会控制情绪

人世间很多悲剧的发生,究其原因是当事人没有驾驭和主宰自己的情绪,反而受到了冲动情绪的驱使,做出了过激的举动。在很多情况下,如果我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那么那些糟糕的情况也许就能够被避免。

情绪是与生俱来的,每个人都会有情绪,在任何的年龄阶段都会产生情绪。从呱呱坠地的新生儿到耄耋之年的老人,人人都会产生情绪,这是因为情绪表达是人的本能,情绪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人尽管可以控制情绪的强烈程度,却不能控制情绪的产生。每个人都是情感动物,孩子在渐渐长大之后,他们的情绪也会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变。尤其是在进入青春期之后,孩子因为生理上的发育,情绪更加变化起伏。与此同时,在进入青春期之后,孩子的独立意识增强,他们的自我意识也越来越强,这使得孩子们不愿意再被父母安排和指挥,而是想要独立地做一些事情。

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青春期孩子会因为情绪问题而出现很多状况。有的父母用脱缰的野马来形容青春期孩子,这个比喻是非常形象的,因为青春期孩子的情绪的确会大起大落。当然,也有一些孩子在进入青春期之后,会从之前的开朗状态变得细腻、敏感,甚至会出现喜怒无常的情况。这些都与孩子的身心发展密切相关,父母应该正确面对。

对于孩子一生的成长而言,青春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青春期是孩子从少年走向成年的过渡阶段,父母在青春期要特别留意孩子的身心发展状况,要认真地观察孩子各种异常的举动。如果发现孩子需要得到帮助,父母要及时给予孩子帮助;当发现孩子情绪波动很大的时候,父母也要理解孩子;尤其是当孩子有困惑或者是遇到难题的时候,父母要接纳和认可孩子的情绪,从而引导孩子解决问题。父母必须充分认识到孩子在青春期的身心发展特点,了解孩子的情绪变化,陪伴在孩子的身边,和孩子一起走过迷茫的青春期,让孩子感受到成长的快乐。

具体来说,父母应该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学会控制情绪呢?

第一点,父母要引导孩子认识情绪。很多人对于情绪都缺乏认知和了解。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孩子在认知情绪之后才能更好地控制情绪,孩子越是了解不同的情绪反应,就越是能够从容地应对情绪。与此同时,有一些孩子在进入青春期之后会变得自我封闭,不愿意和父母沟通,那么父母还要能够与孩子建立沟通的渠道,引导孩子说出心里话,这样父母与孩子的相处才会更加和谐愉悦。

很多成人在产生情绪的时候都会刻意逃避,认为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是很难以应对的。其实,不管是正面的情绪,还是负面的情绪,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我们都要正视它们。经历情绪的时候,父母可以向孩子描述自己的感受。例如,父母在非常愤怒的时候告诉孩子自己的感受,这有助于帮助孩子了解愤怒。在父母的影响之下,孩子在感到各种情绪的时候,也可以对此进行描述。从而更好地认知情绪。只是描述情绪还远远不够,还应该学会分析情绪的来源,例如感到非常开心是为什么,觉得特别生气是为什么。父母可以经常通过询问的方式让孩子反思自己的内心感受,引导孩子表达情绪,分析情绪。这些方法都能有效地帮助孩子疏导负面情绪。

第二点,培养孩子控制情绪的能力,让孩子保持理智。心理学家曾经说,愤怒使人的智商瞬间降低,孩子们要想始终保持理性的状态,就应该学会驾驭和控制情绪。父母们会发现,孩子们很少会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他们不管心情是好还是坏,都会马上表现在自己的脸上。虽然这样的状态可以用纯真来形容,但是随着不断成长,如果孩子还是这样对自己的个性听之任之,那么他们就很难与他人相处。所以,随着孩子不断成长,父母不要无限度地包容和纵容孩子,在孩子有情绪的时候,父母应该提醒孩子注意到这些情绪,而且应该教会孩子如何化解情绪,从而保持理智和冷静。当孩子成为情绪的主人,就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三点,既要体验情绪,也要觉察自身和他人的情绪。孩子在对情绪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就可以体验到情绪的发生。在人际相处的过程中,如果他人的情绪有了变化,孩子也能够敏感地觉察到。除了可以和孩子一起感受情绪之外,父母还可以和孩子通过其他的方式来加强对于情绪的认知。例如,当他人悲伤伤心的时候,父母要引导孩子进行换位思考,这样孩子就能对他人感同身受。再如,还可以鼓励孩子多多阅读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不同人物的情绪状态,这些都能够丰富孩子的情绪体验。

情绪是人的衍生物,是与生俱来的,是不可能避免的,所以孩子从小就要学会与情绪相处,学习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这对于帮助他们缓解青春期的躁动不安是极其有效的。当然,孩子们控制情绪的能力有限,离不开父母们的支持帮助,离不开父母们的理解和体谅。父母一定要关注到青春期孩子的情绪,也要能够和孩子一起成为情绪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