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交友关,给孩子交友权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与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很容易受到对方的影响。有些父母对这句话奉若圣旨,他们认为孩子只要与不那么优秀的朋友相处,就会拉低自己的水平,所以要求孩子必须与比自己更优秀的孩子结交朋友,从而促进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这样的要求从父母的角度来说无可非议,因为这是为了孩子的成长和进步,但是从孩子的角度来说,他们在结交朋友的时候并不会以是否优秀作为评判的标准,他们只想结交自己喜欢的朋友,他们只想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只想从朋友那里得到更多的快乐,所以他们不会像父母考虑得这么全面或者是功利。
青春期的孩子虽然已经长大了,接下来就要步入成年,但是他们依然缺乏人生的经验,也缺少人生的阅历。面对不良事物的时候,他们很容易被诱惑和影响,这使得父母更加担心孩子因为交友不慎而误入歧途。出于这样的担心,父母就想方设法地把控孩子的交友权,对于孩子结交的朋友,他们甚至会进行再三审核。在他们心里,孩子不是独立的生命个体,而成为了他们的犯人,需要他们以各种方式去审核。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特别反感。有些父母在发现孩子结交的朋友不符合他们的要求之后,还会坚决要求孩子与这些朋友断绝关系,彻底决裂,这是让孩子更难以接受的。
父母把好孩子的交友观这是无可厚非的,因为父母可以帮助孩子甄别朋友的品质,但是父母却不要掌控孩子的交友权。从根本上来说,结交朋友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应该把这件事情完全交还给孩子。
人是群居动物,每个人都是人群中的一员,每个人也都是社会生活中的一员。现代社会中,任何人都不可能离群索居,独自生活。在社会生活中,成人需要朋友,孩子也需要朋友。所以父母要尊重孩子交友的需求,也要满足孩子交友的需求。
有些父母对孩子交友过多地限制,让孩子感受到自己不受尊重;有些父母还不尊重孩子的朋友,这使他们与孩子的关系非常紧张。当父母自以为是地对孩子交朋友这件事情指手划脚的时候,实际上孩子对此的想法和父母截然不同。他们结交一个朋友,有可能是因为跟朋友有相同的兴趣爱好,有可能是因为跟朋友的脾气秉性相似,也有可能是因为他们觉得这个朋友需要他们的帮助。总而言之,孩子的想法很单纯,他们会与自己喜欢的人一起交往,而很少考虑到朋友的学习表现和学习成绩。
其实,如果说年幼的孩子对朋友没有任何甄别能力,那么在青春期,孩子们对朋友的甄别能力已经大大提升。父母要学会对青春期的孩子放手,不要限制青春期孩子的活动范围和交际范围,否则,如果父母始终把青春期的孩子困住在自己的身边,不让孩子扩大活动的范围,孩子的心理健康就会受到负面影响,孩子的性格也会越来越孤僻。
除了不要剥夺孩子的交友权之外,当孩子与朋友相处的时候,父母也要给孩子更大的空间。有些父母虽然允许孩子出门和朋友一起玩,但是他们把孩子出门的时间限制得非常短。有些父母虽然允许孩子和朋友一起参加活动,但是他们却对这个活动进行了严格的限制。这些不恰当的管束都会让独立意识越来越强的青春期孩子更加叛逆,也不能满足孩子们的心理需求。父母与其这么严格地控制孩子,不如给孩子更大的权力,引导孩子自己去作出很多选择,进行一些判断,这样孩子反而更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议。
父母要为孩子把好交友关,放手孩子的交友权,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交友观。青春期孩子非常讲究义气,有的时候会出现盲目从众的行为。父母要告诉孩子,真正的好朋友是患难与共的,而不是在一起吃喝玩乐的狐朋狗友。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告诉我们真朋友未必每天都要在一起。父母与其帮助孩子选择朋友。不如教会孩子如何选择朋友。这样孩子渐渐地就能够交到真正的好朋友。这对孩子的成长也是极大的促进。
其次,要尊重孩子交友的权利。父母固然可以给予孩子一些建议,却不要在交友方面对孩子严格地下令。如果确定孩子所交的朋友是社会上的不良人士、闲杂人等,那么父母应该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给孩子以适度的提醒,却不要强求禁止孩子,更不要给孩子贴上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标签,否则就会导致事与愿违,使孩子觉得自己和朋友都是被父母鄙视的,孩子反而会更叛逆。
朋友是每个人一生的陪伴,一个人要想在生命中有更精彩的呈现,就离不开朋友的扶持和帮助。父母应该意识到朋友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要多多鼓励孩子结交朋友,也要用心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交友观。在任何时候,父母都不要盲目地决定孩子应该与谁交往,应该远离谁,这是干涉孩子交友权利的行为,是不受孩子欢迎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父母应该把自己也当成孩子的朋友,才能够给孩子更好的建议,孩子也才愿意采纳父母的建议。所以,父母要想把好孩子的交友观,把交友权还给孩子,就要先从做孩子的朋友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