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掉催促,让孩子按照节奏成长
在日常生活中,当父母和孩子一起做一件事情的时候,父母往往会嫌弃孩子做得太慢,这是因为父母不了解孩子成长的节奏本身就是很慢的,没有成人那么快。父母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再与孩子一起做事情的时候,就不要再催促孩子了。孩子的成长有内在的节奏,孩子的节奏与成人的节奏是完全不同的。父母已经是成人,如果以自身的节奏去要求孩子,那么孩子就会非常吃力。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一个成人牵着孩子走路,成人的腿又长又有力,孩子的腿又短又无力,那么成人迈一步,孩子也许需要迈三步才能勉强跟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成人要求孩子必须和自己保持同样的前进速度,可想而知孩子有多么吃力。
要想与孩子保持同样的前进速度,父母不要强求孩子加快速度往前走,而是可以让自己略微放缓速度,这样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前进了,也能避免持续地催促孩子,导致孩子心中着急,或者是自尊心、自信心受到打击。不可否认的是,现代社会中完成很多事情的时间都越来越紧促,尤其是作为父母,上有老下有小,既要兼顾工作,又要做好家务事,更是感到分身乏术。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所以大多数父母都像不停旋转的陀螺一样,每天都在高速运转。即便如此,父母也应该知道自己对孩子肩负的责任,要尽量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做一些事情,因为这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
父母们可以想一想,自己有多长时间都没有陪着孩子一起欣赏鸟语花香,观看日月星辰了;还可以想一想,自己有多长时间没有和孩子一起玩游戏,带着孩子去郊外远足了。生活是如此忙碌,我们要把握好生活的节奏,做到劳逸结合,让孩子成长得更快乐。
也许有一些父母会说,年幼的孩子节奏是很慢的,但是对于已经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来说,他们都已经开始读初中了,甚至有的孩子已经开始读高中了,所以学习的节奏也是很快的,孩子的确应该加快节奏。为了适应学习的压力,为了跟上学习的节奏,孩子们都要加快脚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要跟上成人的节奏。实际上,孩子不管是12岁还是15岁,亦或者是18岁,他们都还是孩子。父母在面对着孩子的时候,切勿忘记孩子是孩子这个事实。
进入初二之后,乐乐感觉到在学习方面的压力明显大了起来。在初一阶段,他并没有上课外班,轻轻松松就能在班级里取得很好的成绩,在年级里也有不错的排名。到了初二之后,他觉得自己在学习上有些吃力,尤其是对于数学学习,大多数同学都在外面参加了补习班,做起难题来得心应手,而乐乐因为没有上过课外班,所以在遇到一些难题的时候解题率就会差很多,而且解题的速度也比较慢。
乐乐认识到自己在数学学习上的短板,对妈妈说:“妈妈,我也想上课外班。”乐乐主动提出要上课外班的请求,让妈妈非常惊喜。因为在此之前,乐乐是很排斥上课外班的。妈妈问:“乐乐,你现在怎么愿意上课外班了呢?之前你不是不愿意上课外班吗?”乐乐对妈妈说:“小学的时候学习的东西很简单,不上课外班,我考得也不赖。初一的时候,我也还能勉强跟上。但是现在如果不上课外班,我觉得我很快就会从班级里前5的水平下降到前20了。”听了乐乐的话,妈妈忍不住笑起来说:“妈妈当然愿意为你报名参加课外班,那么你可要好好学呀。”乐乐点点头说:“放心吧,我知道自己应该好好学。”
看到这个事例,爸爸妈妈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自己?如果你的孩子现在正在上小学,你有没有一厢情愿地给孩子报名课外班呢?如果你已经给孩子报名了很多课外班,而且要求孩子必须按时上课,那么你应该问一问孩子是否真的想上这些课外班,是否感到快乐。在这个事例中,乐乐之前并不喜欢上课外班,但是到了初二,他意识到自己应该上课外班,所以他在课外班学习的效果一定会非常好。
在如今全民陷入教育焦虑的状态中,很多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想让孩子一蹴而就地成长起来。然而,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父母不应该对孩子采取揠苗助长的做法,否则就会导致事与愿违。父母要尊重孩子成长的节奏,要让孩子知道成长是需要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去进行的。当孩子进展到特定的人生阶段时,他们就会有产生相应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父母顺势而为地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当然会更愿意好好地配合父母了。
也有一些孩子做事情的速度比较慢,一则是因为他们并不赶时间,二则是因为他们对于时间的感知还没有那么准确。为了让孩子的动作快起来,提升孩子学习的效率,父母不要一味地催促孩子,因为催促并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父母可以给孩子时间去成长,也应该帮助孩子形成时间意识,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这样就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孩子意识到时间正在一分一秒地流逝,他们就会合理地安排时间,提升效率。
孩子在成长的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节奏,对于父母来说,既要尊重孩子在每个成长阶段的节奏,也要尊重孩子的意愿。虽然父母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很多事情欲速则不达。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就是这个道理。对于孩子的学习,如果父母急功近利,给孩子太大的压力,那么孩子一旦产生厌学的情绪,就会更加导致事与愿违。对于孩子的成长,父母要知道孩子必须亲身经历一些事情,才能够有所感悟,才能够有所改变。如果只是靠着父母的言传身教,孩子是很难在每个方面都表现得出类拔萃的。父母与其不停地唠叨、说教,还不如让孩子亲身去感受,这样孩子会成长得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