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期待,别对孩子过高期望

适度期待,别对孩子过高期望

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出类拔萃,对孩子满怀期待,父母的心情,我们当然是可以理解的。然而,父母如果对孩子怀有过高的期望,孩子非常努力却始终距离父母的期望遥遥无期,孩子就会产生挫败感,也会感到自己的努力是毫无价值和意义的,甚至会由此而放弃努力。父母对孩子提出期望,要以尊重孩子为前提,要以孩子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有些父母还会犯主观主义的错误,误以为父母的意愿能够决定孩子的成长。其实,孩子的成长并不会以父母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即使父母每时每刻都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成功者,孩子也未必能够真的成功。父母在对孩子提出希望的时候,要更多地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也要顾及孩子的心理感受。这个期望最好是孩子经过努力之后能够实现的,这样孩子才会继续努力,也才会在成功之后获得成就感。否则,就会导致事与愿违。

青春期的孩子叛逆心理很强,自尊心也很强。如果父母对他们提出了期望,他们非常努力,却并没有实现父母的期望,那么他们会做出怎样的本能反应呢?面对巨大的压力,很多青春期孩子的本能反应就是逃离。对于孩子的逃避行为,父母们即使加以指责也毫无效果,这是因为孩子一旦决定逃离,就不会再因为父母的劝说而做出改变。因而父母在对孩子提出期望的时候,一定要适度,切勿引起孩子的应激反应。

初中阶段,乐乐就是班级里的好学生,属于学霸级的学生。他在学习上特别努力,又因为天赋很高,所以总能在班级里取得前三名的好成绩,在年级里也是出类拔萃的。在中考中,乐乐超常发挥,顺利地考入了全市顶尖的重点高中。对于乐乐这样的成绩,爸爸妈妈都感到欣喜异常。

进入重点高中之后,乐乐才发现重点高中里高手如云,原本在初中阶段,他是老师的宝贝,全校的老师都很关注他,就连校长都记住了他的名字。但是在重点高中的第一次模拟考试中,他的成绩在班级里只能排到中等,面对这样巨大的落差,乐乐感到有些难以接受,他甚至后悔自己考入重点高中了。因为如果进入普通的高中,他就依然会是老师最得意的门生。

对于乐乐这样的想法,爸爸妈妈丝毫不理解,他们也不知道乐乐正承受着怎样的压力。经过第一次摸底考试之后,爸爸妈妈如临大敌,他们每天都在乐乐面前唠叨,叮嘱乐乐一定要努力争取考入班级前十名,这样才能考入名牌大学。他们还对乐乐说:“如果你只是处于班级中等的位置,那么你将来考重点大学就很有问题了。”乐乐对此很不服气,他对爸爸妈妈说:“之前我在班级里考前三,但是那是一所普通的中学,现在我可是在最顶尖的重点高中啊,你们还要求我考前十,这不是有点太强人所难了吗?”爸爸妈妈说:“的确,你在重点高中考前十,比在普通中学考前三更难。但是既然已经进入了重点高中,你就要有拼搏的精神。”

虽然爸爸妈妈对乐乐寄予了厚望,但是在接下来的月考、期中考试之中,乐乐的成绩还是处于班级二十几名。爸爸妈妈失去了耐心,从苦口婆心地劝说乐乐发奋图强,到对乐乐勃然大怒,这让乐乐无法接受。在期中考试之后。乐乐收拾好衣服,背起行囊,去了千里之外的爷爷奶奶家里。他并没有给爸爸妈妈留下消息,所以爸爸妈妈都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后来,乐乐到了爷爷奶奶家,爷爷奶奶打电话告诉了爸爸妈妈乐乐的行踪,爸爸妈妈悬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事后,爸爸妈妈进行了反省,妈妈心有余悸地说:“以后,我们可不要再逼乐乐了,这次他是去了爷爷奶奶家,未来如果他去了我们不知道的地方,那我们就很难再找回他来了。”

妈妈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过高的期望给予孩子无法承受的压力。古人云,凡事皆有度,过度犹不及,对于孩子的教育同样是如此。青春期的孩子原本就敏感脆弱,如果父母给孩子这么巨大的压力,那么孩子就更是会迫不及待地想要逃避。对于孩子的教育,父母要放下功利的心态,要明确认识到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而不可能一蹴而就,就到达人生的巅峰。

父母在对于孩子未来的期待上,应该与孩子进行沟通,这样才能够与孩子拥有共同的期待。每个孩子的天赋和能力都是不同的,所以父母在对孩子提出期待的时候,应该以孩子自身的条件为基础。好的期待应该能够激励孩子更加努力,而不是让孩子迫不及待地想要逃跑。

父母即使采取强权的政策,也很难逼迫青春期孩子对父母言听计从。明智的父母会对孩子采取引导的策略,让孩子能够主动地学习,也让孩子愿意坚持,这样孩子才能做到积极学习,主动学习,也才能在学习上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