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大的压力让孩子无法承受
大多数父母正处于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不但要做好工作,还要兼顾家庭,尤其是要照顾和教育好孩子,这常常让他们感到心力交瘁。因为感受到生活的艰难和不易,所以父母们也为孩子的未来而担忧,他们生怕孩子将来不能轻松地生活,生怕孩子将来不能养活自己。他们在无形中把这份焦虑转嫁到孩子身上,尤其是当看到青春期孩子每天只知道玩,对于学习漫不经心的时候,父母更是在不知不觉之间犯了一个错误——皇上不急太监急。
虽然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孩子应该为自己的学习操心,但是大多数孩子对于自己的学习都不以为意,反而是父母对此压力山大,而且会给孩子施加很大的压力。很多父母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孩子还在娘胎里的时候就给孩子报名参加各种课外补习班,等到孩子终于上了小学,他们就会让孩子上更多的课外补习班,而很少征求孩子的意见。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少孩子都抱怨周六日还不如周一到周五上学的日子轻松呢!周一到周五,至少有学校安排的合理作息,然而周六周日呢,他们往往会在父母的催促下一天赶场若干门补习课,感到疲惫不堪。
小学阶段,孩子也许独立意识不强,他们会接受父母的安排上各种兴趣班和补习班,但是在进入青春期之后,孩子的独立意识越来越强。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再不由分说地给他们报名各种补习班,孩子就会对此意见很大。孩子在进入初中之后,学习上的压力原本就越来越大,学习的任务也更加繁重,如果父母不顾及孩子需要劳逸结合,不经过孩子的同意就给孩子报名越来越多的课外班,孩子的心中就会更加不满。
有些孩子尝试着与父母沟通,希望父母给他们少一些压力。如果与父母沟通无果或者是自身的叛逆心理比较重,孩子就会做出一些极端的举动,试图摆脱父母的控制。很多孩子最常见的逃离方式就是离家出走。他们离家出走之后或者去投奔亲戚,例如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长辈,或者是躲到网吧里彻夜不休地玩游戏。父母在发现孩子不见了踪影的这一刻,才会意识到原来学习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重要,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是最重要的,只可惜他们此时领悟到这个道理为时已晚。有的孩子在离家出走之后很快就会被找回来,但是有的孩子在离家出走之后却因为遇到了坏人,或者遭遇了意外,或者发生了不测,再也回不到家里。这让父母感到痛心疾首。
父母除了在学习上会给予孩子太大的压力之外,对于青春期孩子的人际交往,父母也会让孩子感到压力山大。青春期孩子情窦初开,与小学阶段不愿与异性相处相比,在进入青春期之后,他们会对异性特别感兴趣,也会对异性产生好感。很多父母都对孩子的早恋问题视为洪水猛兽,一旦发现孩子有早恋的苗头,马上全力以赴地教育孩子,禁止孩子,围追堵截孩子。实际上,父母的反应过激了。如果父母能够采取更冷静的态度对待孩子早恋,告诉孩子早恋的各种弊端,也告诉孩子早恋并不是错误的,只是不太合时宜,那么相信孩子会更能够理解父母的担忧。
每个人都会承受压力,既然孩子是一个社会人,也是家庭的成员,所以孩子也会承受双重的压力。在真正走入社会之前,孩子主要的压力来自父母,曾经有调查显示,现代社会中有至少一半的家长对孩子怀有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期望,他们希望孩子能够实现他们没有实现的梦想,希望孩子能够按照他们定好的规划去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把他们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他们用学习作为枷锁禁锢孩子,孩子小小年纪每天除了学习就是学习,眼睛近视了,后背也驼了。不得不说,孩子真的不堪重负。
太多的父母都不了解孩子的辛苦,每当孩子说起学习劳累的时候,他们就会当即反驳孩子:你们怎么劳累了?不就是上个学嘛,哪像爸爸妈妈每天还要当牛做马地去工作。爸爸妈妈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想上学还没有学上呢,就算好不容易有学上了,也没有这么多好吃的、好喝的。你们现在多么幸福呀,吃喝不愁,生活的条件越来越好,只是学个习,有什么可累的呢?听到父母的这番话,孩子还能说什么呢?父母根本不理解他们所承受的压力,也不知道他们享受的自由空间越来越小。渐渐地,孩子不会再向父母倾诉内心,他们即使独自苦苦挣扎,也不会告诉父母他们内心的烦恼,为了能够摆脱父母的束缚,重新拥有广阔的天地,他们就毅然决然地离家出走了。
离家出走是父母心中的痛,为了避免这种极端的情况发生,父母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应该更关注孩子的成长,而不要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父母也要有意识地帮助孩子缓解压力,而不要总是给孩子施加压力。即使父母感受到社会生活中的压力巨大,也不要把这种压力转嫁到孩子的身上。具体来说,父母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在给孩子报名兴趣班或者课外班的时候,一定要征求孩子的意见。毕竟孩子是上课的主体,不管父母花了多少钱,报了多少班,孩子都要去现场上课,还要与老师配合,有的时候还要完成课外作业。孩子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虽然孩子要以学习为重,但是自由自在地玩耍对孩子的成长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父母要在征求孩子意见的基础上,适当地给孩子减负,避免物极必反。如果孩子能够报自己喜欢的课外班,主动学习,他们学习的效果就会更好;如果孩子排斥上课外班,只是被父母强迫才去上课外班,那么学习的效果往往是令人担忧的。所以,父母与其浪费家里的金钱和孩子的宝贵时间,不如有的放矢地让孩子去上课外班。
其次,父母不要认为自己的教育方法就一定是正确的。时代在发展,教育的观念也在发展,孩子更是每时每刻都处于发展和变化之中的生命个体。很多父母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以爱孩子的名义对孩子进行各种强迫,却从不反省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正确。尤其是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父母非但不鼓励孩子,还会因为孩子没有满足自己的预期,而肆无忌惮地指责孩子,这些都会让孩子感到心灰意冷。
最重要的是要给孩子雪中送炭,而不是对孩子锦上添花。很多孩子都有撒谎的坏习惯,就是因为他们知道如果告诉父母真相,就会被父母狠狠地批评或者责怪。最让他们受不了的是,父母还有可能挖苦、讽刺、嘲笑、侮辱他们,这些都会让他们的心灵饱受伤害。
再次,父母要认识到,孩子的成长比成绩更重要。如今,大多数父母都陷入教育焦虑状态之中,他们给孩子规划了一条非常明晰的道路,那就是上重点小学,上重点初中,上重点高中,考上重点大学,将来找一份好工作。这环环相扣的一环又一环,只要有一环掉链子,父母就会特别抓狂,因为他们担心孩子接下来就不能够按照既定的轨迹往前走。实际上,即使高考也只是孩子人生中的一个点,孩子的人生却是由无数的点组成的线。所以哪怕孩子在高考中失利了也没关系,因为孩子还有漫长的人生道路要走,还有很多的机会去做出更好的表现呢!
最后,父母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情绪健康。如今,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心理问题,他们的情绪状态也变得更加复杂多变。通常情况下,孩子在决定逃离之前一定会有一些异常的举动,例如他们会心神不宁地左思右想,他们会做好一些准备工作,把自己的零花钱都带在身上,他们也会突然间对父母感到不舍,觉得不应该就这样离开父母。总而言之,细心的父母要发现孩子蛛丝马迹的异常举动,这样才能及时洞察孩子的心理,也才能避免孩子做出不理性的举动。当发现孩子有心理问题或者是情绪异常的时候,父母可以及时帮助孩子进行疏导。如果孩子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父母还可以带着孩子求助于心理医生。
总而言之,离家出走可不是一件说着玩的事情,一旦走出了家门,孩子哪怕感到后悔,再想回到家里也未必能够做到。所以父母要防患于未然,提前给孩子做好各种工作,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也感受到成长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