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物体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
1.做好环境物体表面清洁和消毒工作,加强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避免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的传播隐患。
2.严格执行医院环境清洁与消毒制度,有明显污染时,先去污,再实施消毒。
3.物体表面消毒,可采用消毒湿巾擦拭,或500mg/L含氯消毒液,或采用同等杀灭微生物效果的消毒剂,使用低絮抹布擦拭。
4.地面清洁消毒,清洁工具应分区使用,保持清洁工具清洁与干燥,宜集中机械热力清洗、消毒与干燥。使用过的或污染的清洁工具未经有效复用处理,不得用于下一个患者区域或诊疗环境,防止发生病原微生物交叉污染。
5.预防消毒与随时消毒相结合。医疗区域预防消毒至少1次/天,中高风险区域至少2次/天;有明显污染随时消毒。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应增加消毒频次。
6.终末清洁与消毒。
(1)患者出院或转科,立即对病房或患者区域进行环境终末清洁与消毒工作,有效阻断病原微生物传播。
(2)有序实施以“床单元”为单位的终末清洁与消毒工作,遵循先清洁、后消毒,由上到下,由相对清洁物体表面到污染物体表面的原则,彻底清除所有污染物。可搬离的医疗设备与家具,在原地实施有效清洁与消毒后,方可搬离。
(3)消毒可选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或采用同等杀灭微生物效果的消毒剂,有明显污染时先去污染再消毒。
(4)必要时可采取强化的终末消毒措施,即可以在上述清洁与消毒措施基础上,采用过氧化氢汽(气)化/雾化消毒,或紫外线辐照设备消毒,或采用同等杀灭微生物效果的消毒方法,按产品的使用说明进行消毒。
7.疑似或确诊传染病患者接触物体表面、地面的清洁与消毒。
(1)发现疑似或确诊传染病患者时,在患者离开该环境后,应对患者所处周围环境的物体表面、地面进行清洁与消毒,消毒可选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至少作用30min,或采用同等杀灭微生物效果的消毒剂。如为留观病房则每日消毒不得少于2次。
(2)有可见污染物时,先使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清除污染物,再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50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剂等进行擦拭消毒,作用30min;或使用具有吸附消毒一次性完成的消毒物品。
(3)保持环境清洁、整齐。
8.注意事项。
(1)遵循“五要、六不”原则。
“五要”即:隔离病区要进行定期消毒和终末消毒;医院人员密集场所的环境物体表面要增加消毒频次;高频接触的门把手、电梯按钮等要加强清洁消毒;垃圾、粪便和污水要进行收集和无害化处理;要做好个人手卫生。
“六不”即:不对室外环境开展大规模的消毒;不对外环境进行空气消毒;不直接使用消毒剂对人员进行消毒;不在有人条件下对空气使用化学消毒剂消毒;不用戊二醛对环境进行擦拭和喷雾消毒;不使用高浓度的含氯消毒剂进行预防性消毒;合理使用消毒剂,科学规范采取消毒措施,同时避免过度消毒。
(2)使用合法有效的消毒剂,消毒剂的使用剂量、作用时间和注意事项参考产品使用说明。
(3)消毒剂对物品有腐蚀作用,特别是对金属腐蚀性很强,对人体也有刺激,配制消毒液、实施环境清洁消毒措施时,应做好个人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