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
2025年08月10日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本病终年有发生,夏秋季节可引起流行。
一、病原学特点
志贺菌属俗称痢疾杆菌,属于肠杆菌科,革兰阴性杆菌,有菌毛,无鞭毛、荚膜及芽孢,无动力,兼性厌氧,但最适宜于需氧生长。细菌在日光照射下30min加热至60℃10min或100℃1min即死亡,对常用消毒剂如苯扎溴铵、过氧乙酸、石灰乳及酚类均很敏感。在阴暗、潮湿、冰冻条件下能生存数周,在蔬菜、瓜果及被污染的物品上,可生存1~2周。
二、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本病传染源包括急、慢性菌痢患者和带菌者。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志贺菌随患者粪便排出后,通过手、苍蝇、食物和水,经口感染。另外还可通过生活接触传播,即接触患者或带菌者的生活用具而感染。人群对志贺菌普遍易感。
三、预防与控制
采取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预防措施。
(一)管理传染源
对患者及带菌者要隔离治疗。隔离期间,要严格执行隔离规定制度。防治交叉感染。
(二)切断传播途径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搞好饮食、饮水、环境卫生。做好粪便管理。消灭苍蝇。
(三)保护易感人群
加强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口服多价痢疾减毒活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