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管理体系
感染性职业暴露是指在从事诊疗、护理、医疗废物清运、设备设施维护等工作时,通过眼、口、鼻及其他黏膜、破损皮肤或胃肠道外途径(针刺、人咬伤、擦伤和割伤等途径穿透皮肤或黏膜屏障)接触含有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的状态。
(一)指导原则
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评估、早用药、定期随访的原则,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职业暴露后感染的发生。
(二)建立职业暴露管理领导小组
由院长担任组长,其他院领导和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护理部、后勤管理部门负责人组成院内职业暴露管理领导小组。
工作职责:负责全面指导医院职业暴露的防护工作,定期组织职业暴露防护相关知识的培训,提供合格的防护用品,采取措施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一旦发生职业暴露感染情况,按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及时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三)建立职业暴露评估专家组
由临床诊疗经验丰富的分管院领导担任评估专家组组长,感染性疾病各专科主任及副高以上临床专家组成职业暴露评估专家组。
工作职责:及时评估职业暴露人员的暴露级别,科学、合理地指导暴露人员预防性用药,指导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做好暴露人员的心理咨询,严格为其保护个人隐私。
(四)建立职业暴露处置药品供应组
药品管理和设备管理部门负责人担任组长。
工作职责:负责职业暴露人员的药品供应,指导职业暴露人员的预防性用药,建立职业暴露后医务人员取药绿色通道。
(五)建立职业暴露处置检验组
由检验科主任担任组长,带领多名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组成。
工作职责:负责职业暴露人员及暴露源疾病相关的血液、体液指标、病原学等相关指标检测,建立职业暴露后医务人员实验室检测绿色通道。
(六)科室职业暴露管理员
临床、医技科室指定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担任科室职业暴露管理员。
工作职责:督促职业暴露当事人按时进行血清学检测、将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和检验结果交管理部门存档。负责科室人员职业暴露预防知识、职业暴露处置流程的日常培训和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