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 疹

麻 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我国法定的传染病中属于乙类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及眼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及皮肤斑丘疹。

一、病原学特点

麻疹病毒在体外抵抗力较弱,对热、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敏感,56℃,30min即可灭活。但对寒冷及干燥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室温下可存活数天,-70℃可存活数年。

图4-12 麻疹

二、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人是麻疹病毒的唯一宿主,因此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病毒主要存在于患者的口、鼻、咽、眼结膜分泌物中。呼吸道飞沫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病毒随排出的飞沫经口、咽、鼻部或眼结合膜侵入易感者。人群对麻疹病毒普遍易感,如果对麻疹病毒没有免疫力的人群接触病毒后,90%以上均可发病,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三、预防与控制

(一)管理传染源

对麻疹患者应做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患者隔离至出疹后5天,伴呼吸道并发症者应延长到出疹后10天。流行期间,儿童机构应加强检查,及时发现患者,进行隔离。

(二)切断传播途径

流行期间避免去公共场所或人多拥挤处,出入应佩戴口罩;无并发症的患儿在家中隔离,以减少感染和传播机会。

(三)保护易感人群

1.主动免疫:主要对象为婴幼儿,但未患过麻疹的儿童和成人均可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

2.被动免疫:在麻疹流行期间,对没有接种过疫苗的年幼、体弱易感者,在接触患者5天以内注射人血免疫球蛋白3mL,可预防发病。

3.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4.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不挑食,多喝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