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影像:媒介艺术的理论探寻与知识生产》简介
《世纪影像:媒介艺术的理论探寻与知识生产》这本书是由.吴冠平,赵斌主编创作的,《世纪影像:媒介艺术的理论探寻与知识生产》共有158章节
1
前 言
本书围绕着媒介艺术的理论探寻与知识生产这一核心议题,从宏观上描述中国当下媒介艺术研究的总体格局和知识分布状况,是北京电影学院第六届艺术学论坛的主要学术成果。 1...
2
目录
目 录 前 言 第一部分 拓展想象力——影像艺术研究的方法论批判 电影符号学:洛特曼的历史路径与马诺维奇的当代拓展 一、洛特曼与电影符号学 (一)麦茨与洛特曼的...
3
第一部分 拓展想象力——影像艺术研究的方法论批判
...
4
电影符号学:洛特曼的历史路径与马诺维奇的当代拓展
崔久成 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电影符号学的诞生成为经典电影理论向现代电影理论转型的标志。1976年,美国学者在总结15年电影符号学贡献的时...
5
一、洛特曼与电影符号学
...
6
(一)麦茨与洛特曼的路径差别
麦茨与洛特曼在电影符号学上虽然互有参照,但也存在分歧。这种分歧要从两人的研究背景及其学术路径来谈。 公认的电影符号学建立的标志要追溯到1964年,以法国语言学家...
7
(二)俄国形式主义与电影诗学
俄国形式文论向来被看成形式主义的起源,学派核心论题是“文学性”。被称为现代文论肇端的什克洛夫斯基论文《作为手法的艺术》所探讨的便是以“诗歌”为主要代表的艺术形式...
8
(三)扬·穆卡若夫斯基与艺术符号学
随着俄国形式主义学派散逸,一些持有形式主义立场的成员陆续同持有结构主义-符号学理论的学者展开学术交流,加入1926年捷克语言学家创立的“布拉格语言小组”,逐渐发...
9
二、洛特曼的电影符号学思想
概述洛特曼电影符号学思想,必须明晰其两部重要著作的关系。1970年,洛特曼出版其代表作《艺术文本的结构》,这部被称为“莫斯科-塔尔图学派分水岭”的著作,尽管选取...
10
(一)作为符号模式系统的电影
洛特曼把语言定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建立交流的联系”[11]。这种个体包括人与机器、动物之间。显然其视野不仅仅局限于文化之内,而是把科学、生物体系都纳入其中。...
11
(二)表达系统间的编码和转换
“文本”是符号学分析的常用单位,文本通过符号的使用而确立。“文本的等级体系及其系统可以分解为复杂的子系统建构。”洛特曼从系统论角度把握电影,又不断向下细分。那么...
12
(三)开放的科学思想
作为莫斯科-塔尔图学派的领军人物,洛特曼符号学思想更为显著的特点便是跨学科性。他的理论吸纳了当时欧洲先进的“三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其模式系统的想法一...
13
三、电影:最重要的文化界面
2020年以来,以奈飞(Netflix)为代表的流媒体攻城略地,数字电影对传统电影业又发起新一轮冲击,“电影消亡”的论调再起。雪上加霜,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
14
(一)数字界面:电影的延伸
影像文化因为数字技术的冲击,其研究范式也面临新的转变。“受新媒体冲击最大,回应也最热烈的当属电影学科。”媒介考古学、数字人文等领域开始将电影与新媒体研究紧密黏合...
15
(二)新媒体的编码和跨码
马诺维奇眼中的新媒体语言,是一种人机交流的语言,依靠数字界面的沟通,交流得以实现。洛特曼的文学文本符号学,如何挪移到瞬息万变的新媒体语境中使用?能够清晰看出马诺...
16
四、马诺维奇与“电影符号学”
...
17
(一)数据库的符号学
从传统的文本内容角度,小说、诗歌、电影的数字界面化呈现,不过是传统文化内容的一次迁移。普希金仍然是普希金,爱森斯坦仍旧是爱森斯坦。然而,从新媒体本质是电影化的视...
18
(二)数字时代的电影的符号学
马诺维奇说:“新媒体遵循了20世纪占据主导地位的符号学——特别电影符号学的秩序。”[24]之所以说坚持了“电影符号学”的秩序,乃是相信电影作为一种语言,可以用文...
19
结语:电影符号学消亡了吗
持有“电影符号学”消亡论的学者不在少数。不可否认的是,直到今天,恐怕我们对电影符号学都还没有做到全面的认知,尤其是苏俄电影符号学,仍然有大量尚待挖掘的理论遗产。...
20
从“去美学”到“返美学”:本雅明电影理论质疑
郭勇健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 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的长篇论文《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已被视为电影理论史和美学史上的经典文献,产生了深...
21
一、电影与机械复制
在写作《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的那段时间里,本雅明是个马克思主义者。在该文的前言中,本雅明开门见山地表明了其马克思主义立场,并使用了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生产条...
22
二、电影与光韵
机械复制技术带来的主要后果,就是使艺术品的光韵消逝了。不过达到这个结论需要三个步骤:首先是复制品化一为多,取消了艺术品的独一无二性;其次是复制品打破了“艺术品的...
23
三、电影与政治
如今通常把电影分为“艺术电影”与“商业电影”两类,不过这个简单的两分法对本雅明的电影理论并不适用。本雅明主张电影是机械复制的艺术而非光韵的艺术,从研究领域中划掉...
24
结语
本文尝试质疑本雅明的电影理论,指出在电影与机械复制、电影与光韵、电影与政治之关系这三大问题上,本雅明的论述都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本雅明想让电影“去美学”,然而我们...
25
数字资本主义时代下马克思主义电影理论与批评研究关键词
王 璐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 迄今为止,国内外的电影媒介研究以跨学科的姿态从多学科的维度进行了深度的研究和探索,方法多样,视野广阔。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从马克思...
26
一、电影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呼唤
20世纪30年代,席卷全球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爆发,新自由主义诞生。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新自由主义资本全球化运动达到顶峰,世界左翼运动遭...
27
二、马克思主义与电影之间的亲缘性
大众对现代资本主义的生活体验在结构上与观影的体验相类似,这是因为电影观众从资本主义令人困惑的外观与本质的矛盾中提炼出了相同的经验。著名的情境主义理论家和电影制作...
28
三、分期(Perodizing)
对马克思主义(和精神分析学)进行后现代批评、拉康式的马克思主义、晚期资本主义的后现代主义、杂糅式的辩证风格……这些重叠之处使得詹姆逊和齐泽克常常被放置在一起进行...
29
四、形式分析
“形式”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就是一个重要范畴,它建立了美学和艺术阐释之间的联系。马克思革命思想的提出,根源就在于他对于现存形式的关注,他将这种革命性的方法称为“唯...
30
五、意识形态批判
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关注的重点问题,也是其对资本主义展开批判的重要阵地。意识形态除了有上层建筑的隐喻,马克思还建构了另一个对电影研究十分重要的类比:意识形态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