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形式主义与电影诗学

(二)俄国形式主义与电影诗学

俄国形式文论向来被看成形式主义的起源,学派核心论题是“文学性”。被称为现代文论肇端的什克洛夫斯基论文《作为手法的艺术》所探讨的便是以“诗歌”为主要代表的艺术形式。俄国形式主义从语言学形式过渡到文学形式的探讨,重点落脚于诗歌这一艺术题材,但也不断向戏剧、绘画、电影、建筑等艺术门类散开。比如主要成员什克洛夫斯基、梯尼亚诺夫、艾亨鲍姆都曾从事电影编剧与摄制工作,在科学化探讨文学的同时,也形成了独特的俄国形式主义电影诗论。比如1927年艾亨鲍姆主编的论文集《电影诗学》便是重要著作,此外什克洛夫斯基也有不少相关论作。

《电影诗学》收录了6篇重要论文,尽管作者各异,但合起来论域非常全面。论文论及了“电影学”构建的路径和问题,深度探讨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存在的意义和方式。不少论文不约而同把电影同诗歌、戏剧、绘画等艺术语言展开了对比,既有学理的探讨,如亚里士多德、莱辛的理论对电影理论建设的适用性问题,也有具体的语言分析。对电影的表演、蒙太奇语言、电影结构的形式、电影艺术功能、电影时间性、空间性、电影音乐、电影情节进行了充分分析,是电影符号学的早期探讨。

尽管俄国形式主义和索绪尔符号学并没有太多交集,却都注意到形式问题的探讨。俄国形式主义以“文学性”探讨为主干,把普通语言与艺术语言区分开来。在分析以诗歌为主题的艺术语言形式的同时,为正蓬勃发展的电影符号学探讨做足了基础工作。而把俄国形式文论精华与索绪尔思想再进一步结合的,当推布拉格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