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电影队与晋察冀画报社交往史考论(1946—1949)

华北电影队与晋察冀画报社交往史考论(1946—1949)

周邓燕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

在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电影组织中,仅仅存在了两年半的华北电影队以“一辆大车上的电影制片厂”著称。电影队于1946年10月15日在河北涞源县张各庄成立,时称“晋察冀军区政治部电影队”,1948年5月起改称“华北军区政治部电影队”,简称“华北电影队”。华北电影队以两匹青骡拉一车简易设备的流动性工作方式开展支前放映工作和随军新闻素材拍摄为起点,在华北农村的艰苦环境中,不但创制出第一部反映华北人民解放战争的有声新闻纪录片《自卫战争新闻第一号》,而且在三年解放战争中,从成立之初的27人发展到有130多人的现代制片厂雏形,并开办了两期综合业务培训班,培养学员约60名。1949年4月,华北电影队完成其历史使命,人员和设备分别整编入北京电影制片厂和华北军区政治部电影教育工作队。

从成立和存在时间来说,华北电影队不但晚于也短于延安电影团和东北电影制片厂,在摄制规模、数量和作品影响面上,也远不如后两者在学界的知名度。已有文献对华北电影队的探讨主要是活动简史[1]和亲历者的回忆文章[2]。其中,回忆性史料不但修正了简史中不准确的表述,也让学界在“解放区电影”范畴中加深了对华北电影队历史意义的认识。[3]然而,已有研究尚未对华北电影队工作特点与同一时期延安、东北等解放区电影工作进行过横向比较,也没有开展过跨媒介领域的探讨。本文尝试通过史实梳理补充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