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图像的乌托邦功能——实验动画技术的人类学审视
朱恬骅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黄劲草 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
19世纪末以来,在世纪末思潮的涌动中,在过去与未来、历史与革命交错之处,诞生了现代意义上最早的实验动画。如今我们熟悉的动画图像内容早已存在于各种生活场景之中,动画图像也正在成为新的艺术形态之组成部分。动画图像的产生与发展和一系列光电技术息息相关,从而属于媒介哲学家威廉·弗鲁塞尔(Vilém Flusser)所说的“技术图像”范畴。而对自早期实验动画技术以来动画技术发展历史的反思,将有助于启发我们再认识技术图像与当下人的生活的关系,进而助益于应对现代技术条件下的价值危机和人的“非人”处境。
以动画技术的发展为线索,本文首先回顾了早期动画实验与后世实验动画的承续关系,分析观念如何在动画图像中获得可视化的表达,进而这种对观念的可视化又如何承担了审视人类知识、帮助人类规划自身未来的生成这一乌托邦功能加以说明。在当代人与未来的观念建立关联的过程中,动画所代表的技术图像起到了桥梁和媒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