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资本主义时代下马克思主义电影理论与批评研究关键词
2025年09月26日
数字资本主义时代下马克思主义电影理论与批评研究关键词
王 璐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
迄今为止,国内外的电影媒介研究以跨学科的姿态从多学科的维度进行了深度的研究和探索,方法多样,视野广阔。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入手进行的电影媒介研究却寥寥无几。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当代电影研究被新历史主义所主导,忽略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吸收和学习,因此更倾向于对电影进行局部分析而不是从整体理论入手进行探索。
20世纪60年代,后现代理论声称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科已经消失,并宣布了“对元叙事的怀疑”。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有两个突出的声音一直强调着马克思主义叙事、马克思主义对后现代的阐释以及马克思主义历史主题三者之间的持续关联——詹姆逊和齐泽克。两人均通过对电影进行意识形态批判及马克思主义理论阐述,赋予了电影理论活力。[1]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人们对马克思的兴趣再度高涨,2016年后对社会主义的重估表明马克思主义在电影研究中重新占据中心地位的时机已经成熟[2],在这个时候进行马克思主义电影理论的构建和辨析是再合适不过的了。通过对两人理论中存在的重合及矛盾之处的梳理,可以总结出数字资本主义下马克思主义电影理论与批评的四个关键词,即分期、形式分析、意识形态批判和空间转向,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电影理论与批评体系的脉络更加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