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020年7月3日,中国美术家协会正式公布了2019年度新会员名单。在广东籍名单中可以看到有“张碧珊”的名字。这是张碧珊追求艺术梦想成真的时刻!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张碧珊出身于书香门第,幼承家学,工作之余笔耕不辍,对艺术的追求如痴如醉。近年来,为了追梦而“北漂”,先后到北京画院、清华美院等艺术殿堂深造。经过刻苦努力,她多次在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入展并获奖,取得了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的满分(9分)资格,终于获取了全国最高艺术殿堂的入门票!真是可喜可贺!
一般人不知道,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不是容易之事,有的画家一生苦苦追求都未能达成。按目前的入会条件,申请创作类会员都得靠作品参加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展赛获取积分,积满9分才可申请入会。每次全国作品展往往有成千上万人参加,入展的不过是一二百人,而入展一次仅得1分。当然,如果在入选作品中获入会资格奖则可得3分。所以,有些人几乎穷其一生也无法积满9分,可见其门槛有多高。
张碧珊的“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这个头衔,在外人看来似乎不难得到,因为她在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一年的时间里,连连获奖或入选,连续两次获入会资格奖和三次入选。一年内积满9分,实属罕见。
然而,“看似寻常最崎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作为张碧珊最亲密的人,没有谁比我更了解她了。在我看来,她这个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的头衔来之不易,这是她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没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没有锲而不舍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就不可能有这个结果!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也。当初,她怀揣梦想“北漂”到北京画院进修,考验她的是住宿条件、气候环境、生活习惯、交通往来等问题,她都从容应对。试想,作为一个退休人员,独闯京华,专攻工笔画,与一群年轻人一起攀登艺术高峰,一点也不比年轻人逊色,没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精神是很难做到的。两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她的工笔画艺术水平突飞猛进,成为优秀学员,顺利毕业了。然而,所谓“学,然后知不足”,在通往艺术高峰的道路上,她奔跑着、追逐着,一步一个脚印,永不满足,永不停息。从北京画院毕业后,她意识到工笔和写意相结合更能达到艺术的新境界,于是又到清华美院专攻水墨写意画,很快又从清华美院毕业了。在一次参加校园艺术交流活动中,北京工贸技师学院的领导看到她现场作画露了一手,当即决定聘请她为该校的客座教授。
学有所成、崭露头角的张碧珊决心在这人才荟萃、高手如林的京华之地闯出点名堂来。于是,她带着梦想,迈开大步,来到著名的画家村——宋庄。在画友的鼓动下,她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开始了参加国展的创作。
她反复思索着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经过深层思考,她最终选择了自己最熟悉、最喜欢的典雅的潮汕古建筑和福建一带古建筑系列作为创作题材,创作了潮汕老厝、潮汕五行厝角头、客家土楼围屋等作品,反映潮汕及闽南地区民俗文化特色,表达作者浓浓的乡情。这富有家国情怀的系列作品刚一亮相就被看好,得到画友及导师的肯定。2018年5月,她第一次投稿参加国展就一鸣惊人!其作品《寻找三坊七巷》在“海丝情·中国梦——中国福州”全国美术作品展中进入前50名,取得中国美术家协会入会资格奖,喜得3分。于是,她更加坚定信心,大胆创新,精心创作。2018年10月,一幅表达浓郁乡思的作品《美丽揭阳我的家》在“南粤之光”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获入会资格奖,又得3分!2019年3月至4月,其作品《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通往致富之路》《美丽家园3》又连续入选全国美展,连得3分。连连获大奖,艺术界更加关注她了,好评如潮,她一时成为绘画圈里的热点人物。有欢欣,有赞许,有鼓励,有羡慕,当然可能也有怀疑,有嫉妒(因为那些人没有看到张碧珊的艰辛付出)。说实在的,这辉煌背后是充满艰辛的!每一分收获都是辛勤的汗水浇灌出来的。可以说,她每一幅作品都是用心血热汗绘制的,从构思到创作的过程历尽艰辛。一幅大的作品,往往要画一两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她每天作画十多个小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在画图中,心无旁骛,废寝忘食,如痴如醉,这是鲜为人知的!
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张碧珊平时很注重积累创作素材,注重写生,善于观察,每次外出旅游,她必带上速写本,每创作一幅作品,都要反复地思考,根据写生素材进行艺术思考创作。一幅作品的构思往往数易其稿,创作——思考——修改……创作完作品还常常认真地写创作手记。创作过程是一个不断地发现美、创造美、表现美的过程。罗丹说:“世界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张碧珊就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而且拥有描绘美、表达美的巧手。例如,她喜欢画潮汕老厝,在一般人眼里,那是破旧不堪的老房子,而在她眼里是一种古典朴素的美。一个厝角头(屋山头)、一座牌坊、一扇花窗、一处雕梁画栋等,都足以让她观察研究好半天,速写,拍照,回家继续研究,最后成为画图中美的意象。
张碧珊的作品往往有独特的创意。例如,她创作《美丽揭阳我的家》这幅作品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以现代的造型手法重点打造进贤门,扣合了“贤德揭阳、揭阳进贤”的思想理念,通过意象表现揭阳人民见贤思齐的价值追求和尚贤崇德的精神力量。该作品除了选材与众不同,在构图上也做了大胆尝试,采用叠透式构图,以平面、层叠、剪影的传统造型手法,把主体进贤门放在最前面,刻画为古朴典雅的图式,把崇光岩、学宫、岐山塔等具有揭阳文化元素的古建筑重新整合,放在主体后面,以衬托主旋律,并塑造一道亮光象征揭阳古建筑闪烁着历史的光辉。在技法和色调上,发挥其书法功底深厚的作用,用随意书写的线条入画,将书法线条和中国画有机关联起来,使画出来的作品有筋骨、有血肉、有气韵,运笔坚持腕力、臂力、指力兼用,写的过程笔断意连,一气贯通,彰显物象的动态神韵。创作过程中大多用复色、间色,“色不碍墨,墨不碍色”,沉稳而不躁,表现出丰富而含蓄的色彩情感,体现出“潮汕厝、皇宫起”金碧辉煌而不庸俗、精致细腻而藏雅韵的特点。因此,大家欣赏《美丽揭阳我的家》这幅作品时,不禁啧啧称赞,赞叹其与众不同,赞叹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赞叹其艺术的震撼力。
再如,她创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幅作品时,以传统加创新的手法,描绘了惟妙惟肖的潮汕老厝,墙角那富有潮汕风俗的“泰山石敢当”也刻画出来了,连那记录沧桑岁月的屋漏痕都表现得那样逼真!然后,在画面上“飞来”一只俊俏可爱、似曾相识的燕子,再题上那句有名的诗句,把诗情画意表达得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
了解张碧珊的人得知她加入了中国美术家协会,都为之高兴为之祝贺,异口同声赞叹其“实至名归”“功到自然成”,“实现了人生的飞跃”。因为,她取得的成就不是偶然的,没有书香门第的熏陶,没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艰辛的努力,没有天生的灵性,就没有如此成果。一句话,有什么样的耕耘,就有什么样的收获!
我觉得用梅花的精神品格来比喻张碧珊的艺术精神和品格,是再恰切不过了,于是写下以下诗句为赠:
梅花开处见精神,
铁骨生香与日新。
不历三冬霜雪冻,
何来芳艳可迷人?
郑列勤记于双港斋
2020年7月18日
(本文原载于《汕头日报》2020年8月9日)